正文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1 / 2)

作者:

羅大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北京中醫藥大學診斷學博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主講《大國醫》;創建“當歸中醫學堂”,致力於向年輕的父母們傳播和普及中醫育兒智慧,擔綱課程研發,並親自擔任主講老師。出版著作:《古代的中醫》、《神醫這樣看病》、《漫畫中醫》等。

第十三屆康橋論壇主講嘉賓。

心病導致身病

任何嚴重失眠的患者,到我這裏疏肝解鬱,五服藥之後他睡得特別好。但是過了兩三個月,這個人又來了。他說,羅博士我又失眠了,再給我開個方子。我問怎麼又失眠了呢?他說因為股票又跌了。我突然一下子意識到,我用藥物隻調理了他身體的疾病,但是他心裏的問題我沒有給調整過來。

我的經驗是,70%~80%的人都是因為心病導致了身體的病,藥物把他的身體調好之後,可是這個致病因素還存在,結果沒多久,又複發了。

我們中醫一致認為情緒會導致人嚴重的疾病。有多少種情緒呢?中醫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正常人都有,但是如果這“七情”過度的話,就會傷害到我們不同的髒器,比如喜會傷心、恐會傷腎,等等。這“七情”一旦過剩的話,會導致我們的氣在體內亂走:喜則氣散;怒則氣上;憂則氣聚;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我們現代人在一天的工作中,會經曆到比古人複雜得多的情緒。現代人得到的信息機會太多了,比如領導突然訓話,告訴你們業績下降了,這時候什麼樣?恐;然後突然有客戶打電話投訴了,驚;突然說給你獎金了,又喜;這邊又告訴你去執行什麼任務,又憂。大家看到這個喜、怒、憂、思、悲、恐、驚在來回走。

這種“七情”在我們體內會讓氣亂走,會導致我們的氣積紊亂。

“慈悲心”消除致病的“七情”

朱丹溪在古代被稱為一代宗師,他是一個大儒,是程朱理學的傳人,他就是用提高人的道德層次來給人治病。我後來體會到這一方法的效果,發現果然有效。

我是37歲進學校讀的博士,我的同齡人都處於事業最成功的階段,而我在學校裏麵重新讀書,一天天看古文,不知道這個東西能不能用上,心裏很焦急。我同學來看我,說自己最近錢掙得差不多了,準備退休,已經移民加拿大,遊艇都買好了,你還看什麼書啊?他們走了之後我一星期看不好書,心裏著急,人家都退休了,我還沒畢業呢。我這個情緒就難以控製,就出現對前途的迷茫,“七情“就在我心裏泛濫了。

怎麼解決的呢?我是偶然發現的。有一天我在晚上吃飯之後,到北京中醫藥大學隔壁的中日友好醫院去,我進到院子裏麵一下被眼前的場景鎮住了:滿院子都是患者、患者家屬在那裏休息,都是愁苦的麵容,遠處是鑒真大師的雕像,鑒真大師慈悲的目光看著他們。我看著這些患者,突然明白我要做的這些努力是幹什麼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