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藍精靈體”傳遞出現代人的生存焦慮(1 / 1)

作者:韓浩月

電影《藍精靈》的到來帶紅了“藍精靈體”,網民紛紛改編曾經的動畫版《藍精靈》主題曲,創作了一首首屬於自己或某個群體的“藍精靈體”。早先《藍精靈》主題曲的歌詞是這樣的,“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他們活潑又聰明,他們調皮又靈敏,他們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綠色的大森林”。

經曆了一輪輪諸如“凡客體”、“咆哮體”、“丹丹體”、“淘寶體”的文字訓練之後,網民的創作水準愈顯精煉,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女記者版:在事故這邊災難那邊有一群女記者,她們采訪到深夜,她們寫稿到天明。她們隨叫隨到奔波在那坑爹的事發地,她們勇敢機智卻嫁不出去。傳媒大學版:在那通惠河畔定福莊裏有一群廣院人,他們逃課拍電影,他們練聲又出鏡,他們排戲寫本修圖文藝四年都不消停……

“藍精靈體”勾起了很多70後、80後的童年影像回憶,但很奇怪的是,關於“藍精靈”,我能想到的也隻有那首主題曲了,至於那群長相差不多的小可愛在精靈村是如何自娛自樂,又是如何與格格巫、阿茲貓戰鬥的,根本沒有任何印象。時間真是一把殺豬刀,它不僅殺死了我們很多有關童年的記憶,也殺死了曾經陪伴我們童年的“藍精靈”。現在電影《藍精靈》的到來,無疑把已經在很多人內心深處沉睡的藍精靈喚醒了,同時喚醒的還有那份帶著點惡作劇色彩的童心,此時不難理解“藍精靈體”為什麼走紅了,那是因為人們有機地把童年記憶和現實生活結合在了一起。

和以往的各種網絡文體一樣,“藍精靈體”雖然寫的都是直白易懂的話語,但也隱藏著一種集體情緒,它是生存在城市中的白領們,相互尋找共鳴、宣泄情感的密語。在看動畫片《藍精靈》的時代,孩子們是天真、懵懂的,他們的世界裏,隻有歡樂沒有憂慮,如今,“藍精靈體”附著於懷舊的記憶之中,但整體上卻被濃鬱的自嘲和戲謔渲染著,幼稚與成熟,樂觀與悲觀,希望與失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女記者版也好,傳媒大學版也好,還有其他幾十種“藍精靈體”,都驚人一致地指向了同一個詞彙——“生存”。大學生表達出對就業難的恐懼,白領版抒發對工作壓力的抗拒,程序員版“吐槽”日常生活的乏味……在幽默、搞笑的“藍精靈體”背後,生存的焦慮顯而易見。心理學顯示,人在悲傷無望的時候,會選擇回憶過去來逃避現實壓力,現代人在高壓生活下無處可躲,也無法直白地敘述自身困境,向遙遠的“藍精靈”傾訴一番心聲,或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可惜,虛構的“藍精靈”承載不了粉絲們那麼多的厚望,就算在電影中,他們在紐約這個大村子裏鬧騰一陣子之後,還是穿越回到他們自己的家園中去了。藍精靈們的家園雖有搗亂分子格格巫和阿茲貓,但反派畢竟是極少數,且很容易被打敗,城市人的家園遠沒那些小可愛的家園安寧、溫馨,最重要的是,他們被牢牢按在原地,到公園散散步都是奢侈的享受,沒有地方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