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輯 幫一個,是一個(2 / 3)

熊捷沒有料到,她對一個筆友的小關愛,最終竟建成了怒江州馬吉鄉史上第一座鋼架橋。

愛無所終--一個小小的善念,如同風中的蒲公英種子,你不知道它會落在哪裏,生長開花,再度飛揚,入地生根……那白茫茫一片的愛的飛絮,跨過溝壑,穿越滄海,不覺中竟溫柔了整個世界。

《意林》2008年7月下

每一個愛的夢想都會飛翔

侯擁華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的讓我們難以相信。

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兒,通過報紙向全國、全世界尋找好心人、愛心銀行--她要貸款50萬元,來救助一名同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身患白血病的大學生,為他做骨髓移植手術籌款。

她的信很快被一家知情的媒體采用,並以醒目的位置刊登在報紙上。她要貸款的事情震驚了許多人,一時間被炒得紛紛揚揚。之後,許多媒體轉載了這件事情,連網絡媒體也參與進來,她的故事被廣為人知。

她也太不自量力了,自己還需要社會救助,卻還去貸款救助別人,就是有人貸給她50萬,她有能力償還嗎?何況她還是一個13歲的孩子。許多人都這樣想。

其實,她的情況也被同時登在了報紙上--一個深居偏僻山村的貧窮家庭,父母在她幼年就離婚了,母親改嫁走了,她就和父親相依為命,可她不僅得不到父親的嗬護和照顧,反過來還有細心照顧父親--她的父親是一個嚴重的類風濕病患者,完全喪失了勞動力。她從8歲起,就開始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做家務,照顧父親,下地幹農活。就這樣一個家庭,連生活和她上學都是個問題,她憑什麼來償還50萬元貸款?

她異想天開的想法,有人敬佩,有人讚美,有人反對,有人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一個騙局?甚至,還有人出來嘲笑,嘲笑她的幼稚無知。而更多的人認為,這隻是一個動人的美麗童話故事,一個孩子的天真夢想、童真玩笑而已。大家一笑而過,不必當真。

然而,這個童話還是感動了許多人,她陸續收到了許多人的愛心捐助。但是,那個願意貸款50萬元的人還是遲遲沒有出現。這多少令她有些失望。

當人們漸漸將這件事情淡忘的時候,奇跡卻出現了。

一個遠在美國的華人發電子郵件給最初刊發這條新聞的媒體,坦言,這個故事在《世界日報》轉摘了,她看後,極為感動,願意貸款給女孩兒3萬美金,不過,這筆錢沒有償還期限。

很快,這位女士就兌現了諾言,將錢如數打在將為男青年做骨髓移植手術的醫院銀行帳戶上。男青年的骨髓移植手術如期順利完成,而且非常成功,生命得以延續。

一個天真女孩兒的愛的夢,一個令人幾乎難以實現的夢,就這樣成為現實--但這絕不是天方夜譚。

故事中的女孩兒名叫張海霞,男青年叫祁健。張海霞被人們譽為“最可愛貧困山區女童”。海霞之所以這樣做,是要報恩--在男青年祁健生存無望的時候,他將最後的“救命錢”通過媒體幫助,資助給了需要幫助的小女孩兒張海霞。他決定每年資助她500元,直到她大學畢業。而當海霞知道了一切“真相”後,她決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救助過她的好心人。於是,她寫了“貸款50萬還100萬”的“貸款夢想信”,向社會求助。

我常常在想,那位美國華人為什麼要圓張海霞的貸款夢?後來終於明白,她不僅僅是因為感動,而更重要的是,她想讓人們相信這樣一個事實--每一個愛的夢都會飛翔。

《讀者》2008年第23期

賣海螺的小姑娘

王乃偉

那年秋天,我把自己關在海邊一個小鎮的旅館裏,想在這僻靜處完成手頭上的一部中篇。離開了喧鬧的都市,很快便融於一個自己締造的虛無王國裏,寫作進展得很順利,一周就完成了初稿。

圈上最後一個句號,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我興奮地伸了一個懶腰,激動的心情無法平靜。因毫無睡意,我便關了燈、掩上門,悄悄來到街上。聽老板娘介紹,小鎮東南角有個小海貨早市,那海鮮都是眨巴眼的,特鮮特鮮的,何不去光顧一下?

也許是我來得早了,早市靜靜悄悄的,被一片淡淡的濃霧籠罩著,還沒上人?哎!那裏不是有個小姑娘嘛!我便徑直走過去。

小姑娘禮貌地站起來:“叔叔早!您是買海鮮嗎?今天可不行啊!昨晚風浪很大,小海貨沒潮上來,我半夜就去趕海,隻撿了這一個海螺。”

果然,她腳下的青石板上放著一隻大大的海螺,足足有半斤多重。小姑娘有十二三歲,圓圓的紅臉蛋,紮兩個羊角辮,劉海兒被霧氣打濕,緊緊貼在前額上。她一身漁家小姑娘的打扮,紅褂綠褲,挽起的褲腿沾滿了泥水,開了線的袖口也是濕漉漉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麼小的年紀就會經商了。

“叔叔,你看這海螺多鮮活。”小姑娘說著用手指按了按海螺的硬蓋,海螺肉馬上縮了回去。“叔叔,這一個就可以拌一盤,切上兩根黃瓜,加上蒜泥、醋,可鮮美了。”

小姑娘說得我口裏頓時生出涎水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叔叔,您要了吧!給我6塊錢就行了,待會兒,小販來了,至少賣10塊哩!”

“那你為什麼不再等一會兒呢?”我好奇地問。

“時間來不及了,今天我當值日班長,還要組織一個重要的活動。”

我被小姑娘的熱情、真誠打動了,本無意買,卻不知不覺地摸出錢來。

“叔叔,您把那個10塊的給我好嗎?我找您4塊。”

“為什麼呢?”

“今天給青島患白血症的芊芊姐姐捐款,零碎錢不好彙集。”

“你沒收入,捐5元也不少啊!”

“不!”小姑娘清澈的眸子被淚水包圍著:“去年,我爸爸出海雙腿被纜繩絞傷,截了肢,我隻好輟學……是全國許多小朋友給我捐款捐物……所以,我要盡最大的努力幫她。”

多麼可愛的小姑娘,我被她深深感動了,盯著手裏那4張破舊但很平整的1元紙幣出神……

“叔叔,再見!”小姑娘不知啥時,套上一身白藍相間的校服,胸前飄著鮮豔的紅領巾,背好書包轉身要走。

“慢!”小姑娘驚訝地望著我,仿佛怕我反悔似的。

我摸出一張百元大票動情地說:“替叔叔捐上吧!”

小姑娘愣了,眼裏又含滿了淚水:“叔叔,我代表芊芊姐姐謝謝您!”說著給我行了一個標準的隊禮,好像還不盡意,又給我深深鞠了一躬,起身時眼裏的淚流了下來……

轉眼,事情過去七八年了,這期間,我搬過3次家,扔了許多許多過時的物品,唯獨那個大大的海螺殼總是伴隨著我,立在我的書桌上。每當看到它,賣海螺小姑娘的身影就浮現在我眼前,使我全身頓生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讀者》(鄉土人文版)2009年第9期

這裏沒有壞孩子

張春風

天堂村小學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偶爾才有慈善家跑來捐款。每次,全校師生都會傾巢出動。站在山嶺上,手中揮舞著野花一路歡迎。

這天,天堂村小學迎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這個年輕人不聲不響,獨自走了兩個小時的山路。由於道路崎嶇,他沿途還摔傷了膝蓋。當他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校長麵前時,已是狼狽不堪。

“對不起!”年輕人顯得有點尷尬,“我……想資助你們10名特困生。”

校長非常高興。天堂村是全縣出了名的貧困村,這送上門來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為什麼要說“對不起”?校長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洗漱一下?我讓學生們列隊歡迎?”

年輕人慌亂地擺了擺手:“千萬不要……我不想耽擱,認了捐就走!”

15分鍾後,校長恭敬地送上了一份資助名單,說:“這是我們千挑萬選出來的學生。他們品學兼優,將來一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材!”

年輕人沉默了一會兒,說:“校長,我能親自挑選資助對象嗎?”

“當然!這是您的權利!但……他們絕對是最好的學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們往年的成績單!”

年輕人笑了:“我當然相信,但請給我所有貧困生的名單!”

校長雖然感到奇怪,但還是找來了所有30名貧困生的名單。年輕人要了一張白紙,小心地撕成一張張小紙條。然後,年輕人開始在紙條上寫上每一個貧困生的名字。寫完一張,就揉成團丟在一個盤子裏。

校長終於看出了端倪,疑惑地問:“您……是想抓鬮決定資助的對象?”

年輕人點了點頭:“是的,我覺得那樣才公平!”校長著急地說:“不行,那樣你會不小心抽到壞孩子的。他們生性頑劣,整天爬樹打架,幾乎每門功課都考不及格!”

年輕人停下手中的筆,問:“那他們逃過學嗎?”“這……倒沒有!他們隻是功課不好,其他,沒什麼兩樣!”校長答道。

年輕人堅定地說:“在我眼裏,從來沒有一個壞孩子。誰又能知道,調皮搗蛋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有所作為呢?他們一樣天真無邪,他們的心裏一樣編織著最美麗的夢想……”

3分鍾後,年輕人抽出了10個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學生原本不在校長的推薦之列。

校長執意要舉行一個公開的捐贈儀式,這是學校的一個慣例。年輕人卻搖了搖頭,說:“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貧困學生道歉?”校長的臉上滿是驚愕,以為自己聽錯了。

年輕人的眼睛有些濕潤,滿懷歉意地說:“對不起,我還沒有能力資助所有的貧困生。他們之所以沒被選上,並不是不夠好,隻是運氣差了些!總有一天,我會回來彌補他們的遺憾。”

年輕人沒有告訴校長,在15年前的一個窮山溝,他也是這樣幸運地得到一位老華僑的捐助。當時,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壞孩子”。可是,老華僑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在我眼裏,從來沒有一個壞孩子,我一樣愛他們!“

《讀者》(鄉土人文版)2009年第5期

一毛錢,五毛錢

聶學劍

那天乘公交車,車停靠在站台的半分鍾,卻讓我看到了久久難以忘懷的一慕。

有一位農民模樣的老人在站台上等車時,麵對一隻顫抖著伸到自己麵前用於乞討的搪瓷茶缸.他努力地在笨重的棉衣裏翻找.那些零碎小錢顯然也被他藏在最貼身的衣兜裏。

公共汽車來了,原本排在老人身後的人一擁而上,擠進了車廂。可是老人卻依然在找零碎的小錢.想要給比他更顯得風燭殘年的老乞丐。終於.他從貼身的棉布襯衣裏翻找出了一枚小小的硬幣。他老眼昏花地仔細打量著它,發現那居然是枚五角的硬幣,它小巧玲瓏,泛著光澤。老人幾乎沒有猶豫,把這枚硬幣又重新裝進了內衣口袋。顯然這枚硬幣的麵額太大了,不是他想要付出的數額。的確,在站台,在街頭,乞討者收獲的大多是麵額一角的硬幣。對於這位即將乘車的老人來說,五毛錢的數額或許大了些,但一角錢他認為自己能付得起,而且他一定記得,自己的口袋裏還藏著一枚麵額為一角的硬幣。

公交車司機通過後視鏡發現了這一幕.在關上用於下客的車後門後,索性一直敞開著前門等候老人。老人不急不躁,又把手伸入褲袋摸索,終於.他把那枚麵額一角的硬幣找出來了。他舉著這枚輕飄飄的硬幣.習-質性地在陽光下又打量了一番.這才滿麵春風地把它放進那隻已經縮回去了幾次的搪瓷缸裏。

隨後.老人大步踏上了公交車,臉上還留著善良的笑意。我一直坐在車窗前,目睹了這稍縱即逝的一幕,心裏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愛心與貧富無關,隻要是真誠的,都是珍貴的。不論是五角錢,還是一角錢,甚至於不捐錢.哪怕隻是給乞討者讓開一條通道,或者給他們一個關注的眼神,都是彌足珍貴的。最關鍵的.是一份愛心。

我不由自主地趕緊站起來給老人讓座.因為我知道,真誠的愛心最具有感染力。

《讀者》(鄉土人文版)2008年第8期

好爸爸,好姑姑

王守兵

受金融危機影響,前些天,李小明打工的電子廠倒閉了,他和在玩具廠打工的老婆小翠一合計,決定繼續留在城裏找工作。令李小明灰心的是,他到勞務市場轉了幾天,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這天晚飯後,剛下班的小翠告訴李小明一個好消息:她們玩具廠旁那家搬家公司正缺人,老板說了,隻要李小明點頭,明天就可以上班。

李小明望了小翠一眼,低下頭小聲說:“這,這工作我恐怕幹不來。”小翠笑著說:“搬家又不是什麼技術活,隻要幹活時小心點,別把東西撞壞就行了。”李小明仍然低著頭說:“這兩年幹的都是不出力氣的活,現在身上沒勁了。我,我怕抬不動那些家具,上班的事過幾天再說吧。”小翠急得跺著腳說:“過去,你單手能舉起一口袋大米,才過兩年勁就沒了?你除了賣苦力,還能做什麼?”李小明不再吭聲,朝床上一倒,拉過被子蒙住了臉。小翠看丈夫那副模樣,也覺得自己的話有點重了。她想:小明失業了,心裏難免有點不痛快,現在就不煩他了吧。

這事發生後的兩三天裏,李小明每天吃完早飯後就出去找工作,有時回來吃午飯,有時直到傍晚才回家。

這天上午,小翠輪休在家,她做好了午飯,左等右等都不見李小明回來,便撥通了丈夫的手機,李小明說他剛在小吃部吃過了,叫小翠不要等他吃飯了。就在小翠要掛機的時候,她忽然聽見手機那頭傳來了小女孩的聲音:“爸爸,是誰在等你吃飯?”

小翠奇怪地想:自己的女兒嬌嬌分明在農村老家,這個喊小明爸爸的小女孩是誰呢?她連忙問李小明怎麼回事,電話裏傳來了李小明的笑聲:“我飯桌對麵有父女倆在吃飯,小女孩的爸爸剛才也在打電話,那是小女孩在問他爸爸話呢。”小翠聽後鬆了一口氣。當天下午三點多鍾,李小明才回到出租屋,他和小翠沒說上兩句話,就接到了他父親從老家打來的電話,老人告訴李小明,從前天起,嬌嬌不停地咳嗽,掛了三天藥水還不見好轉,老人問李小明能不能回家看看。

李小明愣了一下,說:“爸,我看這樣吧,你先帶嬌嬌到縣醫院查一下,這孩子一感冒就要咳嗽幾天,我估計不會有大問題。如果哪天天下午她還咳嗽,你再打我電話,我立即回去。”

第二天傍晚時分,在外轉了一天的李小明又耷拉著頭回來了,小翠見丈夫那副膜樣,知道他又沒找到工作,就想跟他重提去搬家公司的事,還沒開口,李小明的手機響了,李小明聽了兩句後,臉色大變:‘什麼,孩子快不行了?你別急,我現在就豢!“話音沒落,李小明就往門外衝去。小翠在後麵大磣喊道:’是不是是咱家嬌嬌又發病了?上午她爺爺來電話不是說嬌嬌不咳嗽了嗎?”小明一邊跑一邊說:“這不關嬌爨的事,我現在要去縣醫院,以後再跟你解釋。”說話間,身子已鑽進了一輛出租車。

半小時後,小翠急匆匆地也趕到了縣醫院,在一間病房裏找到了李小明。他正站在一張病床旁邊,病床上躺著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小臉就像白菜梗一樣。小女孩的身旁,一個三十來歲的女子緊緊地握著小女孩皮包骨頭樣的小手,淚一滴一滴地往下掉:“小薇,你睜開眼,你爸爸又來看你了!”隻聽李小明顫著聲說:“小薇,我是爸爸,我來看你了!”

這時,病床上的小女孩慢慢地睜開了眼,有氣無力地說:“爸爸,你怎麼老是呆了半天就走啊,我要你一天到晚都陪著我。”李小明哽咽著點點頭,說:“小薇,爸爸不是個好爸爸,這幾年,我在外麵忙著賺錢,所以直到前幾天才回來看你,現在我雖然回來了,可我還有許多事情要去忙,沒辦法天天陪你!小薇,等你病好了,我們天天一起玩,好不好?”小女孩聽了,費力地伸出小拇指說:“不許騙我,來,拉勾。”看著李小明也伸出了小拇指,小女孩甜甜地笑了:“爸爸,你真是個好爸爸!”

雖然小女孩的聲音非常細弱,但那一聲聲“爸爸”對於在站在病房門口的小翠來說,就像是一陣陣驚雷:天啊,這個和自己同床共枕七八年的李小明,居然在外麵有情人、有孩子!難怪女兒嬌嬌病了,李小明都不想回家看看。小翠瘋了似的大叫了聲“李小明”就像一團棉花癱在了地上。

李小明回頭一看,大驚失色,連忙把小翠抱到病房外的長椅上。小翠剛想破口大罵,嘴就被李小明捂住了:“小翠,你別急,你聽我說,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原來,一個星期前的一天,李小明去勞務市場找工作時,隻見大門旁圍著一圈人,在人群中央,一個三十來歲的女子手舉一塊紙牌,牌子上寫著幾個大字:我想給孩子找個爸爸。下麵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李小明看完上麵的字,又聽了女子的訴說後,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女子名叫蘭蘭,七年前,蘭蘭出來打工不久,就和一個安徽小夥好上了,一年後蘭蘭生了個孩子,取名小薇。令她沒想到的是,小薇出生3個月後,丈夫就像鳥兒一樣飛得不知去向,蘭蘭隻好帶著孩子相依為命。小薇懂事後,經常嚷著要爸爸,蘭蘭沒辦法,隻好騙小薇說,她爸爸在很遠的地方打工,等爸爸賺了錢就回來看她。半年前,6歲的小薇生了一種罕見的怪病,醫生說孩子頂多隻能活一兩個月了。蘭蘭今天是想找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冒充小薇的爸爸,在小薇離開人世前滿足一下她的心願。

蘭蘭說,她手裏沒什麼積蓄,如果哪位好心人能幫助她,她每天隻能付30塊錢,算是一點心意吧。當時,嗣觀的人群裏有的說蘭蘭是騙子,有的說蘭蘭真可憐,但沒有人出來願意做小薇的“爸爸”。

李小明講到這裏,小聲地對小翠說:“當時我想,雖說一天30塊錢是不多,可我暫時也沒有工作,不如做一回冒牌的爸爸,一來可以幫孩子完成心願,二來也能掙點生活費,所以,我就自願成了小薇的‘爸爸’,因為怕你多心,所以就沒敢告訴你實話。”

“李小明,你混蛋呀,蘭蘭的錢你也忍心要啊,你拿了那錢心裏能安嗎?算我瞎了眼,到今天才看出你也是個拿錢當娘的人!”小翠聽了李小明的話,一張臉氣得通紅,用手指著李小明的腦門喊道。

這時,蘭蘭走了過來,含著淚說:‘嫂子,你錯怪李大哥了,他來醫院一星期了,沒拿過咱一分錢,硬塞給他也不要。“

聽到這兒,小翠明白了,原來丈夫是為了能多陪陪小薇,才不去搬家公司上班、才沒有同家照顧嬌嬌。她白了一眼李小明,說:“這事你一開始就不應瞞著我,你認為我會反對嗎?你真是狗眼看人低!咱們出來打工的人,就好比兄弟姐妹,誰要是有了難、遭了災,別的人

無論如何也要拉一把呀!”

小翠轉頭關切地問蘭蘭:“小薇剛才怎麼了?’‘蘭蘭告訴小翠,剛才,小薇忽然昏了過去,所以她才給李小明打電話,好在經過醫生搶救,小薇又醒了過來,不過,孩子的病是越來越重了。說到這裏,蘭蘭又抹起了眼淚。小翠聽了,含著淚摟著蘭蘭的肩頭安慰了她一番,又吩咐李小明安心在醫院陪陪小薇,就走出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