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信念2(3 / 3)

22歲那年,女孩為自己的剪紙進行了第二次嚐試。她苦苦哀求、軟磨硬泡拿到了父母為她準備的1000嫁妝錢,交了省城一家美術館的展覽費。這一次更慘,她不僅賠上了自己的嫁妝錢,還欠下了一大筆裝裱費,甚至成了鄉鄰茶餘飯後的笑料。這樣的後果使她無法承受,隻好一走了之,為還錢跑到深圳去打工。打工的那段日子,盡管她過得很艱難,但除了每天拚命工作外,她還擠出時間去上晚間的美術課,處處留心實現自己剪紙夢想的機會。

後來,她做了一次又一次嚐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曆的增加,她將自己所能了解到的途徑都一一嚐試。到藝術學校自薦、參加各種各樣的評比和展出、給報紙雜誌寄作品、報名參加電視台的節目、想方設法接觸記者、聯係讚助搞個人展、請工藝店和市場代賣、去印染廠推銷自己的圖樣設計,等等。

她的嚐試有許多都失敗了,還曾被中介騙子騙走了所有的作品,也曾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每一次失敗都使她狼狽不堪,但她每一次在麵臨選擇的時候始終把酷愛的剪紙藝術放在第一位。後來,她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小剪紙工作室,靠剪紙維持自己的生活。她滿足了,快樂地認為自己獲得了成功,因為日夜與她相伴的是剪紙藝術。最後,這位女孩終於成了遠近聞名的“剪紙藝人”。

無論我們失敗了多少次,隻要不放棄對希望的追求,我們就一定會在希望中找到讓生命發生改變的機遇。

10

做你生命的主宰

一個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要被一定的行為支配,而這種行為必須在自己的意識控製下,不能被別人所操縱。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被別人所操縱,便會成為一個傀儡,那就無異於行屍走肉。所以我們自己的行為和意識一定要成為一個統一的實體,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用自己的意識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為為獲得成功而努力奮鬥。

國際著名的精神病學家V·弗蘭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被關進德國集中營。他曾是一個弗洛伊德心理學傳統培養出來的宿命論者,這種心理學認為,人在孩提時代的經曆鑄就了人的品格和性格,而且基本上決定了人的一生。人一生的造化和大數已定,基本上可以說,人越不出定數。

弗蘭克在納粹德國的死亡集中營裏,遭受了種種與人的尊嚴感格格不入的虐待,每當想起這些事都會使人不寒而栗。他的父母,兄弟和妻子或死於集中營裏或被送進了毒氣室。除了一個妹妹,他的全家都被殺害了。弗蘭克遭受著拷打和侮辱,從來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是走進毒氣室呢,還是置身於“幸免於難”者的行列,那就是搬運遇難者的屍體或鏟除他們的骨灰。

有一天,當弗蘭克被剝去衣服單獨囚禁在一間窄小的牢房裏時,他開始意識到了他後來稱之為“最後一點人類自由”的東西,這種自由是納粹看守們無法剝奪的。他們可以控製他的整個環境,他們可以對他的肉體肆意妄為,但弗蘭克是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人,他可以像一個旁觀者那樣注視著自己正陷入的境遇。他基本的同一性仍完好無損。他可以由他的內心來決定這一切將怎樣影響他。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即刺激和他對這種刺激的反應之間,存在著他選擇做出哪種反應的自由或權利。

每當他遇到這種殘忍的虐待時,弗蘭克就會設想自己處在不同的環境中,諸如想象他從死亡集中營獲釋後在向他的學生講課。他會在教室裏以他心靈的眼睛描述他的狀況,並將他在嚴刑拷打中得出的訓誡告訴他的學生。

通過一係列的心智、情緒和精神上的鍛煉,弗蘭克行使起他所擁有的萌芽狀的自由,直至這種自由變得越來越大,直至他比看守他的納粹獄守具有更多的自由。表麵上,這些獄守具有更大的行動自由——即在他們所處的環境裏進行選擇的自由;而他則具有更多的心靈自由——即進行選擇的更大內在力量。他成為他周圍的人,甚至成為某些獄守的力量源泉。他幫助他們尋找蒙受痛苦的意義,尋找他們囚禁生活中的尊嚴。

後來,弗蘭克得出結論:“隻有一種東西是不可剝奪的,那就是人類的自由——在任何情況下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選擇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的自由”。

你在每時每刻都可以做出自由的選擇,要相信,你是你生活的主宰,你是你命運的主人。這是你的人生,你必須掌握對生活的主導權,因為你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你的未來。當然,也許你有一段不幸的過去,但這並不能否定你的未來,你的一生掌握在你自己手裏,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就去改變它吧!

11

沒有誰能夠打敗你,除非你自己倒下了

那一年,李飛、林峰、張成和趙剛一同高考落榜,4個人從一個偏遠的鄉村到省城去打工。

他們帶的盤纏快花光了,還沒找到一份哪怕很苦、報酬很低的工作。李飛和林峰、張成都沮喪極了,開始張羅著回家,說即使呆在家裏窮死也不出來打工了。

在繁華的長街上,他們4個人無精打采地走著。

忽然,一陣暴雨襲來,他們就近跑到一個極其豪華的大飯店門前的廊柱下躲雨。望著門前停靠的一輛輛高檔的小車,看著一個個進出飯店的衣飾高雅的俊男靚女,李飛不無羨慕地說:“我這輩子怕是不可能擁有這樣的生活了”。

張成說:“進這樣的飯店吃飯,我兒子那一輩也許可能吧?”

林峰說:“咱們祖祖輩輩都是窮苦的鄉下人,這樣的飯店可能下兩輩子也享受不起了”。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剛才一直沉默的趙剛忽然對另外3個人說:“今天晚上我請你們到這個大飯店吃飯”。

另外3個人都驚訝地看著趙剛,認為他簡直是在說天方夜譚,因為他是他們中間最窮的一個,大家湊份子都不敢進的飯店,他一個人怎麼可能請得起呢?

然而趙剛卻信誓旦旦地說:“不跟你們開玩笑,晚上見。”說完就丟下他們3個愣愣地站在大街上,獨自消失在人流中。

晚上,趙剛回到他們的臨時住處,一進門便大聲喊:“走哇,上飯店。”

“別開玩笑了,那是不可能的。”林峰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不屑地說。

“不是玩笑,我說可能就可能。”說著,趙剛掏出一遝錢來。

“哪來的?”3個人同時吃驚地問。

“放心吧,這錢是幹淨的。”趙剛不容置疑地拉著他們去了那家飯店。

在那間高雅的飯店裏,他們極奢侈地享受了人生第一次的高消費,品嚐了從未聽說過的佳肴,喝了隻在廣告中見到過的美酒,更悟到了書本中不曾得到的人生真諦。

酒酣時,趙剛的一句話讓他們幾個人一陣熱血沸騰:“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隻要我們敢想、肯做,什麼奇跡都會發生,以後我們還會走進比這更高級的飯店”。

“對,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他們大喊著,響亮地碰杯,碰出滿懷的豪情。他們決定一同留在省城闖出一片天地來。後來,另外3個人才知道,那天晚上花掉的400塊錢,是趙剛賣血換來的。

那是1989年秋天的事,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如今趙剛已是擁有千萬資產的公司老總,林峰和張成也早已開上了自家的小車,而李飛則成了著名的自由撰稿人。

“不可能”隻是我們逃避困難的借口,即使是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隻要搬掉心中“不可能”這塊巨石,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就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踩實腳下的路,堅守自己的夢想,誰都有可能握住成功。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沒有誰能夠打敗你,除非你自己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