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信念3(2 / 3)

一位美容醫生悟到了這樣一個道理:美與醜,並不僅僅在於一個人的本來麵貌如何,還在於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個人如自慚形穢,那他就不會成為一個美人。同樣,如果他不覺得自己聰明,那他就成不了聰明人;他不覺得自己心地善良,那他也就成不了一個善良的人。

心理學家從一群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愛的姑娘,並要求她的同學們改變已往對她的看法。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為這位姑娘服務,向她大獻殷勤,送她回家,大家努力地打心裏認定她是一位漂亮、聰慧的姑娘。結果怎樣呢?不到一年,這位姑娘變得漂亮多了,連她的舉止也同以前判若兩人。她愉快地對人們說:她獲得了新生。確實,她並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卻展現出每一個人都有的蘊藏的美,這種美隻有在相信自己的時候才會展現出來。

居裏夫人曾說過:“生活對於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人們必須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自己要有信心。請大家必須相信,對一件事情具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偉大人物憑著超人的自信,創造了偉大的成就。大音樂家華格納遭受同時代人的批評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終於贏得了世人的認可。達爾文在一個英國小園中工作了20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舍,因為他相信自己已經找到線索。最後達爾文開創了“進化論”,成為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19世紀的英國詩人濟慈幼年就成為孤兒,一生貧窮,備受文藝批評家抨擊,戀愛失敗,身染重病,26歲即去世。濟慈一生雖然潦倒不堪,但他卻不受環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時代讀到斯賓塞的《仙後》之後,就肯定自己也注定要成為詩人。濟慈一生致力於這個偉大的目標,使他成為了一位名垂不朽的詩人。有一次他說:“我想,我死後可以躋身於英國詩人之列”。

斯通指出:“你自信能夠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為增加。你如果自己心裏認定會失敗,就永遠不會成功。沒有自信,沒有目標,你就會平庸一生,一事無成”。

我們要樹立自信心就必須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前世界拳擊冠軍喬·弗列勒每戰必勝的秘訣是:參加比賽的前一天,總要在天花板上貼上自己的座右銘——“我能勝!”

大家都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貝爾之前就有人發明了電話,但他沒有努力去宣傳和推廣自己的成果,終於被埋沒掉了。貝爾發明了電話後,起初也不被理睬和相信,但是他信心十足,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廣泛宣傳,終於把電話推廣開來。

拿破侖·希爾指出:“凡事往積極的方麵思考總會看到成功的曙光。”對此,羅賓深信不疑。

有一天晚上,羅賓獨自漫步於波士頓考伯利廣場,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廣場的四周圍繞著美國自建國以來的各式建築。他不由得端詳起來。就在此時,他瞥見一個人搖搖晃晃朝他走過來。那人似乎流浪街頭已有多日,渾身都是酒氣,滿麵愁容。

羅賓猜想他一定會走過來乞討幾文錢。果不其然,那人走向羅賓開口道:“先生,能否給我一文錢呢?”起先羅賓有點猶豫,後來還是動了惻隱之心。一文錢實在是微不足道,但羅賓覺得至少可以給他一個指點。“一文錢?你就隻要一文錢嗎?”那人忙不迭地說,“就一文錢。”羅賓把手伸到褲袋裏,掏了一文錢給他,同時說:“人生能得多少,就看你要求多少。”那人聽了為之一振,然後轉身離去。

如果你知道如何控製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你就會無所不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爭取就必然能得到你所想要的。每個人都會遭遇同樣的人生挑戰,但每個人的境遇並不相同,區別就在於他如何去麵對那些挑戰。

14

讓恐懼遠離自己

在《成功絕非意外》這本書中,作者萊爾·李貝若博士有一段話的確是至理名言,而且不斷在曆史中重複得到印證。他說:“如果你繼續做你向來所做事,你就會繼續得到你向來所得到的結果。”

多麼強烈的忠告!有時候,為了在你的生活中創造正麵的事情,你需要在做事情的方式上做一些修正,這個世界可不會突然改變態度主動來酬謝你。相反的,你必須改變你處理某些挑戰的方式。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根本不願改變自己的人,即使他們目前的努力並未奏效。這些人害怕改變,有時候他們會為自己的缺陷辯解說,“我向來如此”、“我不是那塊料”,或“我向來都有不同的做法”。不過,如果某件事對你來說行不通,像這樣的聲明既無用也幫不了你。應該記住的是,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你將會繼續得到你向來所得到的結果!

或許你不是那種願意向朋友和客人求援的人,你甚至對此引以為傲。然而,有時你就是需要向人求助才能成功。如果你太頑固了,堅持認為“我不能那麼做”,你可能會錯過一個大好機會。不勝枚舉的例子說明,不願嚐試新的事物,或是不願嚐試不同的做法,可能會妨礙你達到成功。對你的頑固做個清單: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什麼事隻因你向來如此做,就繼續這麼做的?

“保持開放的心胸”無疑是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然而,卻很少有人真的能夠保持開放的心胸。相反的,我們習慣於固守古老陳舊的陋習。

對有些人而言,恐懼的念頭就像是一條精力旺盛的狗身上所拴的皮帶。他們將這些人往回拉,不是偶爾,而是每時每刻。

如果我們收集一般人心中所有的恐懼念頭,客觀地觀察它們,試著找出它們對一個人有什麼好處,我們就會看清楚,不是某些而已,而是所有的恐懼念頭都一無是處。它們沒有半點好處,它們幹擾了夢想、希望、欲望和進步。

恐懼的念頭有許多表現,有時候聽起來很合理:“我隻是比較謹慎,所以我要慢慢來。”其他時候,是受到過去的牽絆:“我已經試過了,可是沒有成功。”偶爾,恐懼聰明地偽裝為實際。“大部人都失敗了,所以開始以前我一定要有絕對把握。”然而,當你仔細、誠實地觀察每一個恐懼念頭時,卻可以尋找到相似的蛛絲馬跡。他們都是在解釋或為某件事行不通而辯解。他們通常是為半途而廢或遲遲未開始行動尋找合理的借口。

一些膽怯的人,會認為這個勸告不切實際,太單純或愚蠢。表麵上看來,他們似乎有些道理。我們向你保證,不是勸你忽略事實,冒不必要或愚蠢的風險。我們也不是建議你,去嚐試你全然沒有資格去做的事。例如,如果你的夢想是進NBA打籃球,而你又已年過四十,體重超重,而且身高隻有180厘米,那還是算了吧,你是不可能夢想成真的!

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直接妨礙你夢想成真。像這樣的念頭:“別人會怎麼看我?我看起來可能很愚蠢”,或者“我不認為我做得到,我沒有時間,或經驗,或信心,或預算。”這些常見的可怕的恐懼念頭,都是我們自己幻想出來的夢想破壞者。

例如,有一個推銷員。她的目標是增加1倍的收入,但他的“理性”恐懼以這樣的麵貌出現:“我不能在周末打電話給客戶,因為我可能會得罪他們,或是占用了他們的家庭時間。”事實上,當然是她真的不敢打電話。所以,年複一年,她都沒有打成電話,總是遠遠落後在她的目標後麵。然後有一天,她決定拋開恐懼,拿起電話。她發現,由於周末在家的客戶更多,心情也更放鬆。這其實正是打電話的最好時機。一旦她拋開恐懼,一切都那麼輕而易舉。她的收入不隻是增加了1倍,而是3倍、4倍。

至於過於天真的風險,我們建議你去嚐試某件可以改變你一生的事。我們應該嚐試練習拋開或忽略任何浮上心頭的負麵和恐懼的念頭。當恐懼浮上心頭時,輕輕地但是堅實地將它們打發走。當它們回來時,再次打發它們走。這比你想的容易得多。

要想消除恐懼,隻需要多一點勇氣以及練習。一直努力,直到它們徹底消失為止。沒有了恐懼念頭的幹擾,你將會發現,人生真的比較輕鬆,也比較有趣,而且更容易獲得成功。

15

消除自卑感,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