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處世3(2 / 3)

這樣一來,列別德縱有萬般才華,也輸定了。他在這121天的時間裏的種種表現,足以說明他從政經驗不足,樹敵太多,不具備一名政治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在評論這事件時,柯維引用了戴爾·卡耐基的一句名言:“在影響一個人成功的諸多因素中,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他的專業知識。”

無論在學校、官場還是商界,一個人如果把同學、同事或同行作為競爭的死對頭來看待就一定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一方麵,他會整天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中。也許你會想:“他現在比我厲害,我一定要還以顏色,一定要超過他,打敗他,讓他向我認輸。”如果你帶著這種心態進行競爭的話,可能會不擇手段,運用奇招異術攻擊對手,即使贏得勝利,也可能禍及雙方的人際關係,傷了大家的和氣,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而且以戰勝他人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未免太低估了自己潛力。而另一方麵,假如對方是很強的競爭者,你一直無法超越他、戰勝他的話,那麼你可能會因此感到非常沮喪和失望,甚至會想出一些消極的方法來傷害對方,這樣你的情緒會更為糟糕,報複的代價畢竟是太高了。

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給自己樹立太多的敵人。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與其樹人為敵,不如化敵為友,這樣,我們的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54

不安隻在心中

莫尼卡20幾歲時雖然已經是一名有作品出版的作家,可是仍然舉止笨拙,深感自卑。

她有點胖,不過並不太胖,她覺得衣服穿在別人身上總是比較好看。她在赴宴會之前要打扮好個幾小時,可是一走進宴會廳就會感到自己一團糟,總覺得人人都在對她評頭論足,在心裏恥笑她。

一天晚上,莫尼卡忐忑不安地去赴一個不大認識的人的宴會,在門外他碰見了另一位年輕女士。

“你也是要進去的嗎?”

“大概是吧,”女士扮了個鬼臉,“我一直在附近徘徊,想鼓起勇氣進去,可是我很害怕,我總是這樣子的。”

為什麼?莫尼卡在燈光照映的台階上看看她,覺得她很好看,比自己好得多。“我也害怕得很,”莫尼卡坦言,她們都笑了,不再那麼緊張了。她們走向前麵人聲嘈雜、情況不可預知的地方。

莫尼卡的保護心理油然而生。“你沒事吧?”她悄悄問道。

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心不在自己而在另一個人身上。這對她自己也有幫助,她們開始和別人談話,莫尼卡開始覺得自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了,不再是個局外人。

穿上大衣回家時,莫尼卡和她的新朋友談起各自的感受。

“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比先前好。”莫尼卡說。

“我也如此,因為我們並不孤獨。”

莫尼卡想:這句話說得真對!她以前覺得孤立,認為世界上的人都自信十足,可是如今遇到了一個和我同樣自卑的人,迄今為止,她因為被不安全感吞噬了,根本不會去想別的,現在她得到了另一種啟示:會不會有很多人看起來談笑風生,但實際上心中卻忐忑不安人呢?

莫尼卡常去的一家本地報館,有位編輯對她似乎粗魯無禮,莫尼卡覺得他的目光永遠不和自己接觸。她總覺得他不喜歡自己,現在,莫尼卡懷疑會不會是他怕自己不喜歡他呢?

第二天去報館時,莫尼卡深吸一口氣,對那位編輯說:“你好,安德森先生,見到你真高興!”

莫尼卡微笑抬頭。以前,她習慣一麵把稿子丟在他桌上,一麵低聲說道:“我想你不會喜歡它。”這一次莫尼卡改口道:“我真希望你喜歡這篇稿,當大家都寫得不好的時候,你的工作一定非常吃力。”

“的確吃力。”那位編輯歎了口氣。莫尼卡沒有像往常那樣匆匆離去,她坐了下來。他們互相看看。莫尼卡發現他並不是個咄咄逼人的特稿編輯,而是個頭發半禿、其貌不揚、頭大肩窄的男人,辦公桌上擺著他妻兒的照片。莫尼卡問起他們,那位編輯馬上露出了微笑,嚴峻而帶點悲傷的嘴變得柔和起來。莫尼卡感到他們二人都覺得自在了。

後來,莫尼卡的寫作生涯因戰爭而中斷。她去接受護士訓練,再次因感覺到醫院裏的人個個稱職,唯獨自己不然,因而心中生畏,她覺得自己手腳笨拙,學得慢,穿上製服看來仍一無是處,引來許多病人抱怨。“她怎麼會到這兒來的?”莫尼卡猜他們一定會這樣想。

但是,很快工作繁忙加上疲勞,使得莫尼卡不再胡思亂想,也不再繼續發胖。她開始感覺到與大家打成一片的喜悅,她是團隊的一分子,大家需要她。她看到別人忍受痛苦,遭遇不幸,覺得他們的生命比自己還重要。

“你做得不錯。”護士長有一天對莫尼卡說。莫尼卡暗喜:她原來在稱讚我!他們認為我一切沒問題。莫尼卡忽然驚覺,幾星期來她根本沒有時間為自己是否稱職而發愁擔憂。

如今,事過多年,每當莫尼卡對人群、事業成功的人、粗魯無禮的店員懷有畏怯之心的時候。她就告訴自己:別想你自己,過去和那個獨自站在街頭緊張不安的女人談話。

當你自卑的時候,請記住,別人也許和你一樣。自卑使心靈猶如受潮的火柴,燃不起奮進的火焰。隻要走出自卑的陰影,你就會發現,與人交往是件挺容易的事,過去的自卑隻是你自己的內心在作怪。

55

善用“擬態”和“保護色”

對一個初入社會的人來說,成功並不是那麼急迫,關鍵是要訓練好自己的生存能力。年輕人融入社會,有必要對“擬態”和“保護色”進行了解。

在動物世界裏,“擬態”和“保護色”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擬態”是動物或昆蟲的形狀和周圍的環境很相似,讓人分辨不出來,例如有一種枯葉蝶,當它停在樹枝上時,褐色的身體就像一片枯葉那般。“保護色”是身體的顏色和周圍環境的顏色接近,當它在這個環境裏時,它的天敵便不易找出它來;蚱蜢好吃農作物,它的身體是綠色的,這顏色便是它的保護色。

因為“擬態”和“保護色”,所以大自然的各種生物才能代代繁衍,維持起碼的生存空間。而一般來說,會擬態的往往兼具有保護色,因此又會擬態又有保護色的生物生存條件較隻具保護色的生物生存條件要好得多。

在人類的世界裏,也是有“擬態”和“保護色”的行為,最具體的例子便是間諜,從事這種工作的人要隱藏自己的身份,並且要避免被人識破,他們所使用的“擬態”和“保護色”,就是在角色扮演上盡量和周圍人接近,讓對方分不出他是“外來者”。所以,間諜要出任務時,都要先模擬當地的生活,穿當地的衣服,說當地人的話,吃當地的食物,研究當地的曆史、民俗,為的就是把自己“變成”那裏的人,以免被人辨識出來。這是人類對“擬態”和“保護色”的運用。

很多人不是間諜,也不太可能有機會當間諜,但是在人性叢林裏,也必須對“擬態”和“保護色”有所了解,並且好好運用,尤其當我們和周圍環境相較,呈現明顯的“弱勢”時,更應該好好運用這兩種每個人都有的本能。

例如:初到一個新單位,應盡量入鄉隨俗,認同這個單位的文化,隨著這個單位的脈搏呼吸。也就是說,遵守這個單位的“規矩”和價值觀念。這是尋找“保護色”,避免自己成為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鮮明目標,如果你特立獨行,自以為是,那麼你的苦日子必定跟著你。當你的顏色和周圍環境取得協調後,你也已成為這個環境中的一分子,而達到了“擬態”的效果。到了這個地步,起碼的生存環境就已經營造完成,不致發生什麼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