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恒心是發揮潛能的必要條件。恒心與追求結合之後,就能形成百折不撓的巨大力量。
93
成功是挫折、機遇和奮鬥的結合
金秋的累累碩果,來自春天的辛勤耕耘;金光燦爛的桂冠,來自於不斷地努力和奮進。隻有辛勤耕耘和努力奮鬥才不會有痛失機會的悔恨,進而喜享成功的果實。
皮爾·卡丹這個名字,可能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童叟皆知。他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榜樣,他是一個掀起了一場服裝革命的企業家。這位可與法國著名的埃菲爾鐵塔和民族英雄戴高樂齊名的時裝大師,在他艱辛的青年時代以堅強的毅力和善於抓住機遇的能力而獲得成功。
皮爾·卡丹從小就對服裝有著濃厚的興趣,苦難的生活使他樹立了當一名服裝設計師的誌向。那麼,怎樣才能實現他這個夢想呢?他先是進入一家小裁縫店,在這裏開始進行服裝設計,並且展現了他似乎與生俱來的服裝才能。兩年時間過去了,皮爾·卡丹的手藝已超過了師傅,並在當地小有名氣。他常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一些新穎的服飾。這些服裝的新奇豔麗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很多貴族都喜歡他的設計風格。
正當皮爾·卡丹決心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整個巴黎頓時戰雲密布,大街小巷都是荷槍實彈的德國兵,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巴黎變成一座死城。由於城裏所有時裝店都關門了,巴黎對皮爾·卡丹來說已經毫無意義。戰爭年代,人們不需要時裝,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一下子摧毀了他的夢想,他的理想一夜之間成了肥皂泡。
絕望中的卡丹沒有放棄與命運抗爭的機會,他決定到維希碰碰運氣。由於在維希沒有親人,而且身無分文,皮爾·卡丹隻能像流浪漢一樣在街頭巷尾徘徊。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一個小時裝店錄用做學徒。
經過5年的勤學苦練,皮爾·卡丹成了當地最有名的裁縫,但他並不滿足於現狀,世界時裝之都巴黎始終是他心中的一個難以揮去的夢。然而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他很難實現到巴黎發展的願望。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卡丹在酒吧裏結識了一位伯爵夫人,伯爵夫人很欣賞他,並把自己的好友——巴黎坎波女式時裝店經理的名字和地址告訴了他。卡丹在任何困境中都堅信“每個成功的偉人,似乎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他很感激伯爵夫人對他的幫助,這促使他決心再闖一次巴黎。
有誌者,事竟成。在巴黎,皮爾·卡丹按照伯爵夫人提供的地址,很快就找到了那家頗有名氣的坎波女式時裝店。由於他那精湛的技藝征服了服裝店的老板,使老板當即決定雇傭他!
幸運之神此時格外青睞23歲的皮爾·卡丹,他在巴黎就像融入大海的魚,開始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巴黎夢”,站在服裝設計的前沿陣地。在坎波時裝店,他刻苦鑽研,獲得了高級時裝製作的初步經驗,為他日後成為舉世聞名的服裝設計大師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又一個意外的機遇,使卡丹能有機會為著名藝術家讓·科·克托的一部先鋒派影片《美女與野獸》設計劇裝。他為角色設計的刺繡絨裝一舉成功,使他很快就成了巴黎服裝界引人注目的新星。
借此機會,皮爾·卡丹開始揚起了事業的風帆,很快就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服裝設計大師。
成功是一條由挫折、機遇和奮鬥扭結而成的鎖鏈,任何一方麵的缺失都會造成鎖鏈的斷裂。機遇不會因挫折而失色,奮鬥永遠是它的通行證。而在機遇與奮鬥的推動下,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前進,都是向成功進一步的邁進。
94
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
人人都有夢想,但夢想對那些意誌薄弱者來說,就好比黃粱美夢一樣,隻是一些虛無縹緲的幻想;相反,夢想對那些意誌堅強者來說,就好比放在兜裏的蘋果一樣,是勢在必得的。成功的人在困難麵前總是尋找機會去戰勝它,而失敗者在困難麵前隻會垂頭喪氣,望而卻步。
我們都知道,張海迪憑著她那不屈的意誌和執著的毅力,用殘疾身體成就了偉大事業。但是,有一點大家也許並不了解,那就是張海迪善於發現自己個性中的長處,並能夠充分利用和挖掘它,於是便有了屬於自己的本領。這樣,張海迪把個性轉化成了力量。
作為一個殘疾人,有沒有長處?最大的長處又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張海迪苦苦進行思索。後來她認定自己的長處是記憶力強,多少東西一旦印入自己的腦海就會經久不忘。“對!就學外語,學習了外語,通過對世界的了解,擴大對生活的感受,將來,我還可以搞翻譯,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這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隨後,張海迪又對自己有興趣的學問進行了一番嚐試和篩選,終於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
沒有英語教材,張海迪就把舊英語課本整章整本地抄下來。她煞費苦心,自己“編輯”了一本奇特的英語教科書:一個厚厚的大本子,裏麵貼滿了她平時搜集的印有英文說明的糖紙、藥品說明書、襪子標簽、煙盒、食品包裝等。她說,讀這樣的“書”,學得快、記得牢。她逢人就問,慢慢地把一些字母串起來。
沒有英語環境,張海迪就充分利用自己的房間,她在書桌上、書架上、床單上寫滿了英語單詞、語句,能用手夠得著的牆上也貼得密密麻麻。在張海迪的書桌上擺著一個泥塑的會搖頭的“小縣官”,那是媽媽送給她的生日禮物。過去工作累了,她常常擺弄它,與之逗樂,現在,卻在它相應的部位全寫上了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英文單詞。
在時間的利用上,張海迪更是分秒必爭。有時,她一邊吃飯,一邊念念有詞地背誦,有幾次竟然把筆插進飯碗裏。她本無飲茶的習慣,但為了學習,每天晚上都要飲一壺又苦又澀,像中藥湯那樣的難以下咽的茶,借以提神。她還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則,每天背不熟規定的單詞數,就自己打自己的板子。為了按時完成學習計劃,她甚至使用興奮神經的藥物。
艱苦的學習,對於身體健全的人來說,隻是精力的聚集、體力的消耗,勞累了隻需要稍事休息,便可得到恢複和補充。但張海迪的學習,卻遠不止於此。她有時連續坐上幾個小時,上身疼痛難忍,尚可用頑強的意誌來克服,而2/3的下身,卻麻木得如令人難以忍受。由於常用一種姿勢,久不活動,身上生出一個個褥瘡,這處感染化膿未封口,另一處又開始潰爛。於是張海迪就趴在床上,用肘支撐上身,翹著頭,看書寫字。為了攻克英語這座火焰山,張海迪有知覺的那部分肢體付出了血的代價。她讀啊,寫啊……張海迪用過的英語練習本,摞起來有六七十厘米高,她的英語水平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達到了高中畢業的水平。
任何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長處,我們隻要通過全麵、細致地分析,就能把它挖掘出來。在確定突破口的時候,更應該充分地利用這種優勢。張海迪沒有選擇運動員、舞蹈家作為人生目標,因為這需要健全的體魄;她也沒有把美術、繪畫作為理想追求,因為這需要外出體驗生活。針對自己記憶力強、空餘時間多的特點,她選擇了英語作為自己的突破口,因為這完全是她個人能力與條件所能企及的。
找到了突破口之後,一定要下工夫去鑽研,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去實現目標。她自己動手編寫英語課本、布置學習環境,都是在積極地創造條件。在操作步驟上,張海迪為自己製定了計劃,每天強迫自己完成規定的任務,這樣就把一個大的目標進行了細化,既不會產生畏難情緒,也不會“今日待明日,明日待後日”的拖延下去。更為可貴的是,張海迪能夠克服病痛的折磨,以頑強的意誌攻克英語學習的難關,正所謂“有誌者事竟成”,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