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收獲3(1 / 3)

97

沒有人在原處等你

那是很久以前,在學生時代的舞會上,邀她共舞的是一個不相識的男生。她當時可能正巧站在他旁邊。當舞曲響起的時候,他就順便把她擁進了舞池。

她感到了與他共舞的快樂。他們跳得十分和諧,仿佛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默契。他的舞藝很高,動作嫻熟且有靈感,對舞曲有細致入微的體驗。她緊跟著他的感覺,順從他的指揮,共同用心和身體,把樂曲的每一個停頓轉折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曲下來,他們互相點頭致意,表示對對方的感謝。接下來的曲子,她都被熟識的男生請走了,跳來跳去,慢慢地就全無了興致,因為她再也找不到與他共舞時那種細膩的感覺。

於是,姓開始用眼睛滿場地找他。在燈光雪亮的舞池中央,他正與別的女生翩翩起舞。他目不斜視,神情專注,仿佛此時此刻除了跳舞,一切都不存在。她不再接受別人的邀請,隻站在一旁,眼睛不再離開他。

他與每個人都跳得那麼專心,把每個音符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使是站在遠處的她,也再一次感到了一種心靈的默契,舞的默契。她默默地希望他再來邀請她,但直至終場,他再未走到她麵前來。

這件事使她好多日子都感到若有所失。

又過了好些年,她愛上了一個男人,那時她是個傻裏傻氣的女人,不知道愛情是一種心的默契,隻是愚蠢地相信了那些害人的書本裏的胡言亂語,說愛情是這樣,愛情是那樣。比較來比較去,自己既沒有像書中的女主人公一樣,把自己弄得人模鬼樣,形銷骨立;他也未曾如書中的男主角,海誓山盟,肝腦塗地。兩人隻是平平常常、快快樂樂地相戀。然而,為了能夠遭遇書中所描述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激情,她咬著牙、忍著淚和男友分了手。

折騰了一大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男人,書中的愛情故事始終也沒在她身上發生。年複一年,她變得漠然、煩躁、悲觀,不再是同他在一起時那個快快樂樂的她了。痛定思痛,當她決定再去找他的時候,他現在的妻子已經為他生了個天仙般的女兒。

其實,愛情原本就是兩人默默相守的快樂,而當你明白的時候,卻可能已經永遠失去了你曾放棄的快樂。生活是這樣,做任何事也是這樣,如果已經離開,就不必回頭,因為沒有人會在原處等你。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他手中握有一件東西的時候不懂得去珍惜,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然而世界上並不存在後悔藥,因此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好好思量一下,不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白白地錯過。

98

隻有砸爛差的,才能創造更好的

雕塑家有一個12歲的兒子,兒子要爸爸給他做幾件玩具,雕塑家不答應,隻是說:你自己不能動手試試麼?

為了製好自己的玩具,孩子開始注意父親的工作,常常站在大台邊觀看父親運用各種工具,然後模仿著運用於玩具製作。父親也從來不向他講解什麼,放任自流。

一年後,孩子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製作方法,玩具造得頗像個樣子。這時,父親偶爾會指點一二。但孩子脾氣倔,從來不將父親的話當回事,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父親也不生氣。

又一年,孩子的技藝顯著提高,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出各種人和動物的形狀。孩子常常將自己的“傑作”展示給別人看,引來諸多誇讚。但雕塑家總是淡淡地笑,並不在意。

忽然有一天,孩子存放在工作室的玩具全部不翼而飛!他十分驚疑!父親說:昨夜可能有小偷來過。孩子沒辦法,隻得重新製作。

半年後,工作室再次被盜!又半年,工作室又失竊了。孩子有些懷疑是父親在搗鬼:為什麼從不見父親為失竊而吃驚、防範呢?

偶然一天夜晚,兒子從外邊歸來,見工作室燈亮著,便溜到窗邊窺視,他發現父親背著手,在雕塑作品前踱步、觀看。過了一會兒,父親仿佛作出某種決定,一轉身,拾起斧子,將自己大部分作品打得稀巴爛!接著,將這些碎土塊堆到一起,放上水重新混合成泥巴。

孩子疑惑地站在窗外。這時,他又看見父親走到他的那批小玩具前!隻見父親拿起每件玩具端詳片刻,還親吻似的!然後,父親將兒子所有的自製玩具扔到泥堆裏攪和起來!

當父親回頭的時候,兒子已站在他身後,瞪著憤怒的眼睛!父親有些羞愧,溫和地撫摸著兒子臉蛋,意味深長地說:“隻有砸爛較差的,我們才能創造更好的。”

又過了10年,父親和兒子的作品多次同獲國內外大獎。

“隻有砸爛較差的,我們才能創造更好的。”的確,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滿足於眼前的成績而沒有再進一步的動力。隻有不斷地否定自己,將“那些較差的作品毀掉”,我們才能夠不斷進步,才能不斷獲得新輝煌。

99

認識你自己

據說,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門上麵,寫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人們認為這句格言就是阿波羅神的神諭,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愛引用這句格言教育別人。

《伊索寓言》中有一則關於鄉下老鼠和城裏老鼠的故事: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鄉下老鼠寫了一封信給城裏老鼠,信上這麼寫著:“老鼠兄,有空請到我家來玩。在這裏,可享受到鄉間的美景和新鮮的空氣,過著悠閑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裏老鼠接到信後,高興得不得了,立刻動身前往鄉下。到那裏後,鄉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麥和小麥,放在城裏老鼠麵前。城裏老鼠不以為然地說:“你怎麼能夠老是過這種清貧的生活呢?住在這裏,除了不缺食物,什麼也沒有,多麼乏味呀!還是到我家玩吧,我會好好招待你的。”

於是,鄉下老鼠就跟著城裏老鼠進城去了。

鄉下老鼠看到那麼豪華、幹淨的房子,非常羨慕。想到自己在鄉下從早到晚,都在農田上奔跑,以大麥和小麥為食物,冬天還得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糧食,夏天更是累得滿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來,自己實在是太不幸了。

聊了一會兒,他們就爬到餐桌上開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聲,門開了,有人走了進來。他們嚇了一跳,飛也似的躲進牆角的鼠洞裏。

鄉下老鼠嚇得忘了饑餓,想了一會兒,戴起帽子,對城裏老鼠說:“還是鄉下平靜的生活,比較適合我。這裏雖然有豪華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緊張兮兮的,倒不如回鄉下吃麥子來得快活。”說罷,鄉下老鼠就離開都市回鄉下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同個性、習慣的老鼠喜歡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他們都曾經對不同的世界感到充滿好奇,但是,他們最後還是都回歸到了自己所熟悉的環境裏。對此,馬爾登指出:“我們在構築自己的目標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個性和習慣。”

馬爾登說:“現在就是你重估自己的時刻,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將何去何從?現在就是你認清怎樣改善生活的時刻”。

生活中最大的冒險,就是更進一步了解自己。悲哀的是,有許多人因為不了解自己,在麵臨環境中的許多問題時,當然也就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應付和處理,從而陷入了失敗的泥沼中。

通常人們以為外部世界不易發現,而自己對自己卻了如指掌。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徹底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