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連弩(1 / 2)

“我隻是立了功?就沒有點別的獎賞?”

“你還要什麼獎賞?要不要回去的時候我再背你?”

“背人一趟算什麼,說好了,等你的連弩做出來,得教我怎麼用才行?行不行啊?”

“行行行,可是眼下你得聽話,先不要打擾我,行不行啊?”我正在用心地研究,別說,柳眉一出手就為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的材料。

我們悄悄回來的時候,有軍士告訴我說,田王一直沒有找過我們,看來我們的保密工作還行。

晚上的時候,孟將軍帶人回來了,他們並沒有找到那些人的蹤影。不過他說了個情況,應該是有用的。

在“雞籃蛋”河的中遊,他們發現了一大片樹木被砍倒運走了,而且都是生長時間十年以上的。在熱帶,樹木生長得快,十年,沒有三個人合圍,是抱不過來的。

當地人說,這些樹是當地人砍的,不過這些人受雇於一些藍眼睛的人。

“我們怕王擔心,所以就回來報信了。”孟將軍說。

田王點點頭道,“砍樹又與這些人有關,田縱,你說說看,這是什麼意思?”

還能有什麼意思,這些人在我們到達這裏以後所做的所有事情,一聯係很容易讓人想到一件事——他們急於造船。

我把我的判斷一說,大家都認可。

田王說,應該馬上去查詢一下,他們把砍下的樹運到哪裏去了,這樣的話,我們才好接近這些人,進一步探明他們的底細。他讓姬將軍做為第二隊,帶人把木材的去向搞清楚。姬將軍領命,選了五十個人,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了。

為了使我研製連弩的事情能夠隱秘地進行,我把作坊移到了哥打巴魯鎮子上的一間房子裏。房子緊靠著海邊,保證我們隨時能回到船上,萬一田王叫我有事,不至於耽誤。

把什麼都準備好了,才知道搞研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到現在為止,我在連弩這個項目上有的隻是一個目標,到底從何處著手,卻是一點眉目也沒有。

於是我去問田王,他正好沒事,可是我又不能直說,裝做偶爾想起來似的,忽然問他,“王,你見過能連發的箭嗎?”

他說,“連發的箭?哦,見過,始皇帝那時就已經裝備了軍隊。”

“是不是很厲害啊。”

“那當然了,秦軍能夠掃平六國,在武器裝備上是下了一番狠功夫的,就說這連弩吧,我經曆過的,吃過它的苦頭,與秦軍對陣,他們先用連弩遠程襲擊我們的隊伍,造成陣式混亂,然後再發起衝擊,這種配合很是奏效呀。”

不過田王所說的這種弩,屬於床弩,行軍打仗時至少要四個人抬著才能移動,據田王說,這種弩最多隻能同時發射二至四、五支箭,箭長在三尺以上。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因為我想研製的是配給單兵使用的,那種大床似的弩,根本不適於在原始森林中使用,單是三尺長的箭就讓我受不了,樹木叢生的地方,箭太長了會誤事的。

要是等我把小型的連弩做出來,倒可以考慮一下,在每條大船上安裝一架床弩。

雖然我們已經有了火炮,但是再裝備上這東西也不嫌麻煩,而且成本也比火藥小上許多。

我想起了徐福曾經說過,他們在出海尋仙的時候,大船上是有連弩兵手的,既然是連弩手,說明這種弩是可以單兵使用的,這麼說,小型的連弩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可是我們在黃海防禦劉邦追兵的時候,他們也使用了弓箭,但沒有發現連弩,這又怎麼解釋呢?難道這種連弩的製造技術也隨著改朝換代而失傳了?

我記得,在徐福的那裏有個火頭軍,他在廚房裏曾經給我講過,自己就曾是一位連弩手的。可惜,當時我並沒有往心裏去。當時,我隻是被他的那個半夜驢叫的故事所吸引,再有就是他教訓日本裸體廚娘的事情,正經事我一點都沒記,連問一句都沒有。

和黃岩說起了這件事,黃岩說,“難道就不會找個人問問?興許人家能有些印象呢?”

“你說得輕巧,我找誰問去?開船回去徐福那裏找個人問問?”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行行行,你小子別賣關子,幹脆直說不是更好。”

黃岩說,你真的想不起來了?不大可能吧,有時候老婆不光是睡覺生孩子用的,有些事情還是可以谘詢一下。

我猛然想起了齊雪,“你怎麼不早說!”齊雪就是徐福從華夏帶出去的五百童男童女中的一個,我怎麼就把她給忘記了呢。

她應該是秦製連弩的見證人,徐福在海上射殺鯨魚的時候,沒少了用連弩,就算她沒有十分精確的印象,能說上大概也是可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