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道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態度,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無須因為自己理虧而低聲下氣,堂堂正正的道歉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和諒解。道歉還要注意時間,應該在發生錯誤之後及時地道歉,拖得越久就越難以啟齒,矛盾也就無法解決,甚至還會加深。要記住,真正的道歉不隻是認錯,同時也意味著承認自己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困擾,而你對彼此之間的關係很重視,希望道歉可以化解衝突,重歸於好。誠懇的歉意不僅能彌補彼此之間的關係,還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所以,如果你犯了錯,就大方地表示歉意,誠懇地說一句“對不起”。
對於任何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而這些不同的看法必定會引起不同的言論,也一定會引起爭論。爭論是必須要看對象的,與沒有爭論基礎的人爭論,是永遠爭不出結論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矛盾,對於同一個問題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相互之間展開不同形式的爭論是正常的,很難避免,但有些細節方麵的小問題,不一定非要爭論出結果來。“二戰”後的一天,卡耐基在倫敦參加史密斯爵士舉行的宴會。宴會上,在卡耐基右邊坐的一位男士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還引用了一句話:“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這句話出自《聖經》。”“《聖經》?”卡耐基清楚這句話並不出自《聖經》,而是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因此卡耐基出聲糾正了對方。對方卻反唇相譏:“你說什麼?出自《哈姆雷特》?你真會說笑,絕對不可能,這句話絕對出自《聖經》!”兩個人為此爭執起來。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研究莎士比亞著作的葛孟也在場,暗示卡耐基後,他開口說:“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確實是出自《聖經》,卡耐基錯了。”爭論因為葛孟的一句話終止了。回去的路上,卡耐基對葛孟抱怨道:“你明知道那句話不是出自《聖經》不是嗎?”“是的,那句話出自《哈姆雷特》,可是我親愛的朋友,我們是去參加宴會的客人,何必為了這個問題爭論,你證明他是錯的,他心裏一定會有芥蒂,你幹嗎要和他抬杠呢?不如給他留點麵子。你永遠記住,要避免與人發生正麵衝突。”
與人爭論,你可以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並為此洋洋自得。但是這樣做卻徹底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尤其是年輕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喜歡對所有的事非都要爭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交往越深的人,爭論的問題也會比一般的要多,與其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不如引導他自己發現,這樣既可以保住對方的自尊心,又可以加深對你的好印象,避免了再犯同樣的錯誤。對無關緊要的錯誤,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這是增進人際關係最好的辦法。如果因為爭論而鬧得不歡而散,就會影響雙方的友誼。在與人交往中,為了工作、事業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爭論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但如果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非原則性的小事爭論,就失去了爭論的價值。朋友之間的爭論,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其實很少,大多數的爭論屬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爭論是為了保住所謂的麵子。如果能適可而止,就能避免衝突,否則隻能讓事情演變得越來越複雜。
有一個叫巴地的人,每次與人起爭執生氣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因為巴地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隻要與人爭執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
巴地為何每次生氣都圍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裏都有這個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巴地都不願意說明。直到有一天,巴地已經很老了,他的地也已經很廣大了,但他一生氣,還是會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3圈,太陽都下山了。於是,他的孫子懇求他:“爺爺,您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這附近沒有誰的土地比您更大,您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一生氣就繞著房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房地跑上3圈?”巴地禁不起孫子的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3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可是,爺爺,您現在年紀大,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巴地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3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氣就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