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輩子都是朋友(1 / 2)

有一種愛很小很小,可它卻在你需要的時候願意為你付出一切,這就是朋友的愛。常言道,一個籬笆要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朋友,就是總為你遮風擋雨,會彼此包容對方的缺點,會為你分擔甘苦,會因為你的難過而難過,會在你不幸的時候支持你陪伴你,會在你絕望的時候竭盡所能為你做所能做的事。友情無價,不懂得珍惜的人們,錯過了朋友才會悔恨不已。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俠客,臨終前對他的兒子說:“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結交了一個半朋友”。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就會懂得。”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裏,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在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緊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將衣服換下,穿在了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讓自己的兒子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裏,抱拳相求把同樣的話訴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事我救不了你,我這裏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你。”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的時刻,那個能與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親生骨肉來搭救你的人,可以稱作你的一個朋友;在你患難的時候,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的人,可稱作你半個朋友。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不能孤立地進行,必須互相依存,互相交往。有人說友誼是一個茶杯,每天在茶水的調養下,它日益潤澤,但許多時候,人常不自覺地把它放在一旁,以致它黯然失色。然而隻要友情真摯,一旦再把它擦亮,它就仍會像新的一樣。生活中沒有友誼是不可想象的。人渴望友誼,追求友誼,這一過程中也是自己內心成熟的過程,當人格的魅力足以感動他人的時候,就是友誼之花盛開之時。雖然,人世間的聚散離合、緣淺緣深總有一定的脈絡,可是,真摯的友誼,所謂一輩子的朋友,並不代表一定天天見麵,而是以某種形式一輩子相互扶持。

朋友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一輩子不需要太多的朋友,能有一個能談知心話的足已。因為一個真正的朋友有雙肩讓你的淚水濕盡,真正的朋友有你父母的電話在通訊錄上,真正的朋友會為你解決困擾。人這一生能有幾個一輩子的朋友,真的不需要多,一個足夠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是人類友誼的典範。從184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會晤起,40年裏,他們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鬥爭中,團結作戰,患難與共,建立了真摯的友誼。

由於革命鬥爭需要,他們曾身處兩地近20年,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僅沒有因此而疏遠,反而聯係越來越密切,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談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理論問題,共同指導著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不僅十分欽佩恩格斯的淵博學識和高尚人格,而且對恩格斯的身體也很關心。有一個時期,恩格斯生病了,馬克思時時掛在心上,他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關切你的身體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樣,也許還要厲害些。”恩格斯為了“保存最優秀的思想家”,在經濟上資助貧困的馬克思,使其能專心致力於革命理論的研究,他違背自己本來的意願,到父親經營的公司中去從事那“鬼商業”的工作。當《資本論》第一卷付印的時候,馬克思給恩格斯寫信說:“其所以能夠如此,我隻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的犧牲,我是絕不可能完成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我滿懷感激的心情擁抱你。”恩格斯盡管做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始終認為,能夠同馬克思並肩戰鬥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