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救援魏博鎮(1 / 2)

徐懷玉不用看都知道是誰來了,當即把長槍一扔,飛身下馬,笑道:“氏老,你給我送了一個人才來啊,竟然能夠跟我對戰二十個回合不分勝負,這種人才真不知道你怎麼舍得送到我這裏來。”

氏叔琮嗬嗬笑道:“我是怕孩子在我那裏埋沒了,無論是從任何方麵來說,他跟著你都比跟著我有前途,你是自幼跟著主公的,又曾經立過大功,以後前途必定不可限量,他跟著你也好出人頭地,如果跟著我的話,我這黃土都埋半截的人了,這戰場也不知道還能上幾年,沒準兒哪天就要在家裏養老了。何不讓這孩子找一個可靠的靠山?”

徐懷玉也笑道:“氏老過謙了,氏老年紀雖大,比起廉頗來如何?比起黃忠來又如何?跟他們比起來你還是正當壯年,你一個駱駝鏢師能夠做到今天的位置,豈能忘了主公的栽培之恩?如今政局動蕩,你不思報銷主公,竟然想著回家養老,你也太沒有義氣了吧?”

氏叔琮也隻是開個玩笑,哪裏是真的要回家養老,徐懷玉跟氏叔琮也是多年的交情了,是以揶揄氏叔琮幾句,氏叔琮也隻是一笑了之,兩人本是莫逆之交,所以徐懷玉才會對氏叔琮送來的人刮目相看。不過他還是沒想到王彥章竟然如此厲害,假以時日的話,定然是戰場上一員虎將。

氏叔琮和徐懷玉又說笑了幾句,氏叔琮這才道:“我也是剛知道這王彥章竟然可能是我恩公的後人,不過還不敢肯定,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主公對他期望很高,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栽培他才是。”

徐懷玉這才知道王彥章是朱溫看重的人才,他知道朱溫眼光老到,看重的人當然不會太差,至於氏叔琮說什麼恩公的後人,倒是讓他摸不到頭腦。

這時王彥章剛好過來給兩位將軍見禮,氏叔琮急忙上前攙扶,道:“王彥章,你可是鄆州王慶宗的後人?”

王彥章知道瞞不過去,當即道:“先父早已過世兩年有餘了。”

氏叔琮歎了口氣道:“原來你真是恩公之子,當年你爹與我有救命之恩,這些年來我聽說你爹被王敬武追殺,還以為你們一家已經遭了毒手,沒想到現在還能見到恩公的後人,真是蒼天有眼啊!賢侄你莫急,等以後有機會的話,我們一起替你家人報仇,王敬武雖死,可如今他的兒子王師範還在青州做節度使,總有一天讓你手刃仇人。”

王彥章聽說氏叔琮是父親的故人,當即跪倒在地,道:“小侄見過叔父。”

氏叔琮又問起他有沒有表字,王彥章說沒有,氏叔琮就倚老賣老,給王彥章起了個表字叫“賢明”,王彥章沒有讀過多少書,聽氏叔琮幫他起表字,當然滿口答應。古人十六歲才起表字,王彥章父親早亡,是以這時王彥章年紀雖然已經滿了十六,可還沒有表字。

說實話“賢明”這兩個字做為表字並不是很好,後來朱溫幫他改了一下,改成了“子明”,這是後話。

王彥章就此在徐懷玉麾下先做了一名隊正,麾下管著五十名兵丁,平時徐懷玉也找到了一個練手的對手,王彥章的實戰經驗更是迅速增加,日子倒也逍遙快活。

夏魯奇在氏叔琮麾下做了一名隊正,卻也感到十分失落,氏叔琮對他也是不溫不火的,讓他很是無奈,有心想殺敵立功,卻是沒有機會。後來聽說王彥章已經升了小校了,他心裏更是感到不平,他自負自己武藝並不弱於王彥章,見王彥章升遷,心裏不禁有些不是滋味。

如今淮南已經平定,楊行密上書朝廷,表奏朱溫為淮南節度使。旨意送到汴梁,朱溫卻不接旨,說自己已經身兼四鎮節度使,淮南還是然楊行密擔任節度使算了。是以最終淮南節度使還是落到了楊行密的頭上。

龐師古也已經回軍,因功升為檢校司徒、徐州刺史、感化軍留後,想來出任感化軍節度使也隻是時間問題,而這時的龐師古才三十歲。

在淮南剿滅孫儒的征戰中,朱溫麾下大將龐師古出了很大的力,可最後孫儒的地盤並沒有被他分到多少,朱溫連到手的淮南節度使都不要,轉而讓給了楊行密,這不得不讓楊行密對朱溫刮目相看。對於這個小師弟,楊行密是越來越看不透了。

楊行密表奏朱溫為節度使,本身就是以退為進,淮南是大鎮,並非其他藩鎮可比,他舉薦朱溫為節度使,未免不是想把朱溫推到風口浪尖,如今的朱溫已經是郡王,四鎮節度使,包括山南東道的趙德諲和魏博鎮節度使羅弘信也都是朱溫的附庸,宣義軍(即義成軍,治滑州)節度使胡真更是朱溫的鐵杆擁護者,如此一來朱溫就掌握了七路藩鎮,如果再擔任淮南節度使的話,昭宗不害怕他篡位才叫怪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