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關於劉鄩這個人,朱溫心裏當然清楚,在整個五代時期,劉鄩都能夠稱得上是名將。劉鄩善出奇兵,在曆史上曾多次以少勝多,在真正的五代曆史上,劉鄩投靠朱溫的時候朱珍、龐師古、李唐賓、霍存、張存敬都已經去世,丁會投靠了河東,葛從周也由於曾多次負傷,身體不佳而回鄉養病。
王彥章隻是朱溫的親軍統領,朱溫麾下真正可堪大用的將領就剩下劉鄩、徐懷玉、牛存節、王檀、王知俊、劉捍、寇彥卿、符道昭、康懷英等人。而這些人中隻有以劉鄩和王檀兩人以機變見長,徐懷玉和牛存節以悍勇見長,後來符道昭、康懷英等都戰死,在朱溫死後徐懷玉也死於朱溫之手。後梁名將可謂是調零殆盡,就剩下楊師厚、王檀、劉鄩等人支撐著後梁這個風雨飄搖的朝廷,王彥章也不得不作為後梁的中流砥柱為後梁王朝死而後已,朱溫死後後梁滅亡也在情理之中。
可現在這個時空中,由於這個朱溫是二十一世紀的穿越客朱日光,所以他可以順理成章的依照曆史的軌跡趨吉避凶,更是研製出了大炮和火槍,讓朱溫的基業固若磐石。
現在北方除了盧龍鎮的劉仁恭和定難軍的李思孝外,幾乎已經全部都在朱溫的控製之下,成德鎮的王鎔、易定的王處直、魏博鎮的羅紹威先後依附於宣武軍,全都以宣武軍馬首是瞻,如此一來可以說已經沒有人能夠對朱溫照成威脅。
下一步就是讓昭宗李曄遷都洛陽了。負責督促李曄遷都的人選朱溫還沒有定下來,在曆史上負責督促李唐王朝百官遷都的是寇彥卿,可寇彥卿這人在曆史上的口碑並不是很好,是以一直以來朱溫並沒有對他寄予太多的信任,隻是安排他做了一個潁州刺史。
朱溫準備把督促李曄遷都的任務交給劉鄩,劉鄩雖然剛剛投降,朱溫已經任命他為宣武軍押衙,讓他帶領三萬人馬前去長安督促李曄遷都,以劉捍為副手,協助劉鄩。
天複元年三月,劉鄩和劉捍兩人帶著三萬大軍抵達長安城下,長安雖然有禁軍數萬,可金吾衛大將軍朱友倫是朱溫的侄兒,控鶴軍指揮使蔣玄暉也是朱溫的心腹,宰相崔胤、張浚兩人更是朱溫在朝中的喉舌,還有李振這個“不祥之鳥”暗中調度,遷都的事情根本沒有什麼懸念。
天子李曄淚眼朦朧的看著長安城輝煌的宮殿,還有不遠處的李唐宗廟,那裏供奉著李唐王朝的曆代帝王的遺像和牌位,同時與李曄淚眼相望的還有何皇後,這個皇後嫁給李曄之後,基本上沒有過過什麼好日子,真可謂與李曄是患難夫妻,雖然兩人一個是天下共主,一個是母儀天下的皇後,可兩人分別從對方眼中看見了哀傷與無助。
劉捍曾不止一次的被李曄封為“迎鑾毅勇功臣”,曾單獨入寶雞見李曄,迎天子與為難之中,可今天就是這個“迎鑾毅勇功臣”竟然帶兵來強迫天子遷都,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遷都可不是小事,宮中的嬪妃、宮女侍衛等等,還有大批的財物、用具,還有文武百官,還要百官的家眷,一應人等都需要安置,還有大批的百姓也要隨天子一起搬遷。這就不是一個小工程,所幸的是朱溫現在又的是錢,光大梁銀行在全國的各大分行賺的錢就足以應付這一切開銷。更何況還有幾家大型的礦產和企業,根本不需要增加賦稅,百官和一應人等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雖然還有一小部分人不可避免的有些怨言,但大部分人還是很滿意的。更沒有出現曆史上曾說的那些百姓流轉死亡、怨聲載道的事情發生。
李曄來到洛陽城外,朱溫與河南尹張全義兩人同時出城十裏迎接天子的車駕,朱溫做了這麼多年的官,還是第一次見李曄的麵,李曄給朱溫的第一印象隻是一個普通人,三十多歲年紀,清瘦清瘦的麵孔棱角分明,算的上是一個美男子,可卻根本沒有一絲的帝王應有的威儀,或者是這些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磨光了他的棱角吧,朱溫想。
確實,這些年這個李唐名義上的天子被各藩鎮逼著四處逃竄,數次被宦官和藩鎮劫持,他這個天子也當的也算是很窩囊了。
朱溫一邊心中腹誹,一邊翻身跪倒,道:“臣宣武節度使朱溫,恭迎陛下遷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