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在教育領域的成功成為女性教育和領導力的最佳詮釋。一個人隻有相信自己,才能實現自我。正像她曾經說過的:“女性不應該為自己的性別特征而感到害羞和不自信,像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易相信人以及樂於分享等特點應該成為女性的優點而不是弱點。女性需要有意識地樹立和維持這種價值觀,才能把這些理念變成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並最終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女性要學會適應並享受作為領導人的身份,才能真正促進和發展女性領導力。”
她是嚴師,亦是慈母
艾琳擁有卓越的交際能力、語言能力和自信心。談到學校管理,艾琳自認為是一個嚴格的管理者。艾琳雖秉承開放的管理理念,但她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希望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她血脈裏流淌的分享文化,在她的大學管理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她特別注重同學和同事的建議,注重團隊合作。作為一個女校長,性別並未成為她工作中的障礙。在她看來,在學校事務管理中,她首先是校長,其次才是女性。
艾琳能講南非幾個部落的語言,人際溝通方麵駕輕就熟。在學校裏,同事大多數是白人男性,學生也大部分是白人男性,但是她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去說服他們。在她看來,說服同事和她一起做事,不是源於校長的威嚴,而是源於共同的信念和共通的理念訴求。
同時,身為女性和母親,作為一校之長的她,對待學生嚴格而不嚴苛,態度寬容而平等。對於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艾琳有著深刻的關切。她為此主持設立了專項基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她深知貧窮的滋味,不希望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貧窮而輟學。她永遠記得德高望重的祖父是如何接濟窮人的,而這也正是她致力於教育事業的初衷。
誠實而又開放,是艾琳管理學校的原則。熱情而又堅韌的她獲得了同事們的支持。在她的主持下,瓦爾理工大學建立了科技園區、新能源教育中心、健康中心等一係列項目。該校也因其卓越的教學質量而即將成為南非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理工類大學。
讓科技改變生活
位於賽博肯校區的瓦爾理工大學科技園區是艾琳主導建立的一個重點工程。南非科技部對此給予了大力支持,部長潘道爾稱,這座科技園區成為了南非科技創新的孵化器。艾琳指出:“在南非,中小型企業貢獻了40%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60%的就業機會。我們必須鼓勵青年創業,提倡企業家精神。”瓦爾理工大學的科技園區旨在為地區經濟發展助力,以其雄厚的科研能力為依托,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支持,以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艾琳表示,學校的科技園區鼓勵周邊地區企業展示新產品和設備,促使他們不斷優化創新能力,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科技園區使得政府參與促進新興企業的發展,將其產品推向市場。3D掃描技術的推廣應用是科技園區的一大成就。從前企業使用成本較高的成型工藝,如今便捷的3D技術可以將科技創意進行複製,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也使得更多的青年人參與到科技創新中去。
2012年,能源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南非)與法國教育部及瓦爾理工大學開展合作,創辦了“法國——南非施耐德教育中心”,將在能源、電力、自動化領域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該教育中心包含大量的教室、實驗室,法國教育部負責提供基礎設施、運轉管理和技術專家,以利於先鋒課程的編製和開發;施耐德電氣則對該教育中心提供能源、自動化和資源回收的設備支持,以利於教育和科研。對此,瓦爾理工大學頗感驕傲,該項目的競標成功進一步見證了該校在理工教育界的實力。施耐德電氣(南非)董事長卡爾·克萊因漢斯表示,中心將安排瓦爾理工大學的一些優秀學生接受資深技術人才為期六個月的指導,使他們提前熟悉產業內的工作環境,這將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該教育中心對貧困地區的青年人進行重點培養,使他們掌握勞動力市場所需的技能。瓦爾理工大學校長艾琳表示,這所教育中心的出現對於南非今天的發展再及時不過了,“目前我們國家發展麵臨的最大困難依然是技術人才的短缺,我們非常需要擁有專業技術、創新思維,技術訓練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年輕人”。她還表示,瓦爾理工大學致力於培養高質量的跨學科人才,“他們將不僅對南非的社會發展大有裨益,還將見證整個非洲大陸的崛起”。由此可見,該教育中心不僅是瓦爾理工大學發展的一座裏程碑,還是豪登省乃至整個南非發展的一座裏程碑。
作為一所理工類大學的校長,艾琳對於科技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在創立了科技園區、新能源教育中心等一係列項目後,她還要讓整個學校實現全信息化管理。“要用科技提升教育水平”,她說。她深知科技是進步的力量,而科技隻有運用到具體領域,才能帶來變革。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麵,瓦爾理工大學可謂獨樹一幟。它是南非幾所比較大的住宿型技術大學之一,擁有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學習、研究、休閑、體育、藝術、文化等各方麵的多樣化服務。占地46000平方米的校園擁有閱讀室、實驗室、眾多禮堂和辦公樓,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生活的不同需求。可以想象,身為該所大學掌舵人的艾琳背後所付出的辛勞。
浮沉人生
生活總是像河水似的流個不停,像渦流似的,像小瀑布似的,雖有起起伏伏,但總是向前流著。人們都在前進——也許有些變故,不過總是在前進。這句話形容艾琳的人生再貼切不過。2012年11月她被指控幹預學校工程招標,致使學校的一個項目額外花費130萬蘭特。這一事件處理前後,她深陷輿論漩渦,事件在學校、在媒體中不斷發酵,針對艾琳的爭議與支持、批評與認同的聲音此起彼伏,艾琳也經曆著職業生涯中一段最煎熬的日子。經學校理事會決定,艾琳暫離校長崗位。黯然離任之時,不少人認為,她就此會離開瓦爾理工大學了,而關於前任校長奧布裏·莫卡迪將回歸的傳聞也不絕於耳。
這一風波前後持續了半年之久,艾琳也在風波中起起伏伏。經過調查,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她從中獲取個人利益,但她被指疏於管理,使學校蒙受經濟損失。麵對管理不當的指控,她自認難辭其咎。她雖一度被調離校長崗位,但最終學校董事會仍決定讓她繼續管理學校。消息一出,新一輪辯論戰隨即打響,但出於對她的人格及能力的一貫信任,董事會仍堅持讓她留下。董事會主席堅稱:“出於學校利益的考慮,沒有人比她更適合校長一職了。”然而,國家教育健康聯合工會的發言人斯威·帕姆拉對艾琳·莫特拉納的回歸表示不滿,並堅持認為她應受到懲罰,認為“盡管她已被證明有過失,可她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影響,我們將繼續調查呼籲”。
2013年6月,伴隨著爭議聲,艾琳重返校長一職。經過這次人生的轉折,艾琳顯得低調了許多。但這個生來就喜歡挑戰、具有超強膽識的女性,想必也不會被這樣的挫折打倒。能力有多強,責任就有多大。麵對非議,她並未多說什麼,隻是表示一切盡在行動中。
2014年1月24日,瓦爾理工大學的網站上登載了這樣一條新聞:瓦爾理工大學自豪地宣布,艾琳·莫特拉納校長最近被任命為南非技術網絡協會(SouthAfricanTechnologyNetwork)的副主席。該協會是南非五所科技大學於2006年成立的高等教育機構。而該協會的CEO傑夫瑞·馬貝萊貝拉(JeffreyMabelebele)博士在確認艾琳校長就職時指出:“您在高等教育職業生涯中的出色工作,已經證明了您將會對本協會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開創新未來
談起學校的未來,艾琳表示,瓦爾理工大學不僅要做一流的理工院校,還要成為一流的綜合性大學。
目前,全校共有四大院係:管理科學學院、應用計算機科學學院、人文學院和工程學院。她說,除了理工科技人才之外,商業人才也是他們培養的目標。要想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打造全方位人才必不可少。有多種文化教育背景的艾琳認為,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取得一席之地,隻懂得專業技術遠遠不夠,還需要創新思維、技術訓練能力。她要重點培養善溝通、有激情、會領導的年輕人。“以後將會是複合型人才的競爭,除了在南非,在整個非洲都是一樣。”現在瓦爾理工大學有四條培養目標:1.培養高質量、稱職、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才,能對社會帶來正麵影響;2.培養掌握尖端技術並會教學的人才;3.創造好學、博學、創新的學習環境;4.推動國家乃至整個非洲的產業發展。
這位具有遠大目標、頗具領導力的女性,正積極地推動南非教育事業的產業化。她說,“高等教育不僅是公益事業,還要通過商業手段形成發展的可持續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她的帶領下,南非的科技人才定能像鷹一樣翱翔於天際,而以她為代表的女性領導力,也在非洲大地慢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