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見人見物見思想的報道,又是提高宣傳藝術、寫好工作報道和事件報道的需要。事件報道歸根結底是對事件中人物的報道,寫好人物當然是事件報道的重要內容。工作報道由於受內容、題材的限製,往往容易隻見物不見人,有的滿篇材料語言,大標題套小標題,顯得拘泥、呆板、無生氣。有的讀者把這類工作報道,叫做“隻見方法一二三、步驟ABC、措施甲乙丙,讀讀標題就夠了!”實際上,寫工作報道同樣應該既見物又見人見思想,因為讀者喜愛的正是那些生動活潑、有人有物、有聲有色、有形式有內容有思想的工作報道。實踐證明,用精練的筆墨把工作的人寫得有特色、有生氣、有活力,是寫好寫活工作報道的一個突破口。就是要以有限的筆墨瞄準做工作的人的思想“閃光點”,把人物和工作寫活、寫實,以打動讀者、引起共鳴。特別是要想方設法把工作的人的思想呈現出來,把報道的政治性、思想性體現出來,讓人知道為什麼做這項工作、如何做得更好、會產生什麼效果和作用,這樣的工作報道更容易讓受眾接受,收到好的效果。
三
新聞報道見人見物見思想的問題,不單純是個寫作方法或表現技巧的問題,說到底是個認識問題、立足點問題。
按照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曆史的主人,是構成新聞的主體,當然也是新聞工作者主要的報道對象。當前全黨正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軍隊新聞工作者必須按照習主席“走在前列、標準更高”的指示,持續深化落實“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要求,堅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增強群眾觀點,走好群眾路線,真正把筆觸、鏡頭、話筒對準普通群眾和廣大官兵,更好地把握時代發展的新要求,聚焦軍隊建設的新需要,反映部隊官兵的新期待,不斷增強新聞宣傳的先進性、時代性、群眾性和鮮活性。
在新聞工作中,無論我們的報道體裁是消息、通訊,還是特寫、專訪等,都是要把新聞事件中的人作為重心來寫,讓人和人的思想在新聞報道中的分量重起來,體現出精氣神。隻有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教育、指導和服務作用,才能鼓舞人、感染人和激勵人。
有的同誌之所以沒有寫好人物的自覺性或自覺性不高,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沒有把人民群眾當成曆史的創造者,沒有看到先進人物的偉大曆史作用,沒有深入群眾,貼近群眾,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因此,我們要解決新聞報道見物不見人不見思想的問題,首先要從改變自己的立足點開始,從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入手。立足點定準確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就加深了,就會真正體會到不寫好他們,心中就會有愧疚感,就會感到是自己的失職。
總之,采寫製作出更多更好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見人見物見思想的新聞作品,是人民群眾和廣大官兵的期望和要求,是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隻要我們時刻想著讀者,心裏裝著群眾,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我們的新聞報道就會更富有時代感和影響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歡迎和接受,我們的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就會真正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我們的新興媒體就會成為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重要陣地,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
(作者單位:濟南軍區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