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和誰“一拍即合”?(1 / 1)

誰和誰“一拍即合”?

語文診所

作者:趙丕傑

“一拍即合”意思是一打拍子,就能同樂曲的節奏相合。比喻雙方氣味相投,觀點相同,很快就取得一致。語見清·李綠園《歧路燈》十八回:“古人雲:‘君子之交,定而後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例如,季羨林《玄奘與〈大唐西域記〉》:“太宗是一個有雄才大略之主,西域的突厥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必欲除之而後快。玄奘是深通世故,處心積慮顯揚佛法的和尚,他始終相信:‘不依國主,則法事不立。’兩個人一拍即合,這就是基礎。”陳登科《赤龍與丹風》一部十八:“既然我們一拍即合,所見略同,我也不瞞你。”《傅雷家書》:“此話與你數年來的感受不謀而合,可見真有藝術家心靈的人總是一拍即合的。”(1962年2月21日)

這條成語不難理解也不難使用,關鍵是要弄清誰跟誰“一拍即合”。“一拍即合”的對象是人或由人組成的組織機構。雙方的誌趣、觀點、利益等相同,是“一拍即合”的前提條件。因此隻能說兩個人或兩個組織機構“一拍即合”,而不能說兩種行為、兩個條件、兩個問題“一拍即合”。下麵諸例中的“一拍即合”都屬於誤用:

1.合肥風速較小,空氣濕度大,這樣的氣象條件不利於本地汙染物擴散。再加上合肥入冬以來長期幹燥無雨,空氣中顆粒物的含量本就不少,兩者一拍即合,聯手促成了空氣質量的下降。(《新安晚報》,2011年12月22日)

2.宜興於2011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恰好和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一拍即合。(《新華日報》,2013年2月3日)

3.更多民資……轉戰三四線城市,或吸納商業用地,或投資建設工業園,此舉因與當地招商引資政策一拍即合備受歡迎。(《廣州日報》,2012年2月26日)

4.政府的鼓勵扶持與企業品牌意識的自我覺醒一拍即合。(《深圳特區報》,2009年5月12日)

例1可以說兩種氣象條件交織在一起,促成空氣質量的下降,而不能說兩種氣象條件“一拍即合”。

例2可以說建設“美麗鄉村”的行動同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的精神恰好一致,而不能說行動同精神“一拍即合”。

例3可以說“轉戰三四線城市”的做法正好符合當地“招商引資”的政策,而不能說做法同政策“一拍即合”。

例4可以說“政府”與“企業”一拍即合,而不能說“鼓勵扶持”與“自我覺醒”一拍即合。

正因為“一拍即合”是雙方的行為,使用這條成語時必須首先交代清楚誰和誰“一拍即合”。隻有一方,或隻交代了一方,都不能說“一拍即合”。例如:

5.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賴於文化產業夯實基礎;而文化產業的發展,則有賴於創新精神的發揚。在湖北,“產業+創新”的模式一拍即合。(人民網,2011年12月29日)

6.“請領導先”是一拍即合的錯誤(光明網,2012年6月24日)

例5沒有交代“模式”同誰“一拍即合”。自己同自己嗎?顯然不像話。如果是想說“文化產業”和“創新精神”一拍即合,正如本文前麵所分析的,也講不通。其實不如老老實實說文化產業一旦同創新精神相結合,就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例6是光明網為一篇文章加的標題,也沒有交代誰和誰“一拍即合”,而且什麼叫“一拍即合的錯誤”,也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