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洋友緣奇平常事(1 / 3)

引子:直到目前水平的科學認為:時空在大物質天體附近會彎曲而我們這個物質宇宙源自於一次大爆炸。隨著人類探知世界的進程,這個物質世界將會給我們呈現越來越多的玄幻“麵目”,也顛覆了我們過去甚至現在許多的認知: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恒星是永恒的、真空是沒有任何物質的、黑洞隻吸收物質不噴射物質的,宇宙裏沒有比光速更快……在這個星球上人類已經相當程度改造了世界並走向外太空,但我們所知隻是滄海一粟,未來的探索又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新知識?宇宙之中隻有我們嗎?E=M*C2這個著名的公式表明了能量可以和物質相互轉化,但是在N維時空裏,物質是不是以能量場的形式相互作用著,而在N維時空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在離我們所處的稱之為銀河係的星係有一百億光年的遙遠的地方,一個比銀河係稍小的星係中廣袤的旋轉星雲裏有一對伴星:一顆超巨恒星和一個已經坍縮成中子星的恒星圍繞著一個偏半徑達到太陽係直徑八倍的橢圓旋轉著,在他們的物質“撕裂”的中心有趣地出現周期性五維彎曲的“能量物質切換”點,將時空通過量子纏繞效益貫通於我們銀河係中心兩個超巨型黑洞平衡中心,在那裏物質由於暗能量的結構性偏轉可以使得“速度”達到光速的一千倍,盡管我們所在的太陽係離銀河係的中心有近五萬光年的距離,但是從那裏到太陽係他們卻隻需要1000年……

隨著對世界的認知的發展,人類激發出各種各樣的邏輯思維,他們企圖用更抽象的框架來描述宇宙萬物,批駁對方並自以為真理的所謂人類哲學。然而對我們身邊發生的“奇幻”現象不是有意忽略就是以“有待認知”為理由擱置。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裏,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應該思考和探索的被“忽視”的奇幻?“他們”是不是人類過去產生崇拜的緣故?“他們”參與了多少我們人類的曆史,又會改變多少我們的生活?其實我們每個人自己就是解密人和參與者,我們又忽視了多少身邊的平常之中的“不尋常”,其實有時候這些平常之中的“不尋常”正是指引我們探尋未知的那一線光亮……

對跨過高三麵臨高考的程鶯來說,安靜平和的環境是特別重要,但是近來亂七八糟的倒黴事不斷“騷擾”她。自從那天晚上她在小區門口遇到一位瘋瘋癲癲的老頭後,她就開始麻煩不斷。老頭說她麵相福前有災,程鶯不理會,老頭卻對著她背影大笑不止。盡管程鶯當時沒有相信,回家後還是告訴了母親,程鶯的母親不屑地對程鶯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一準是騙子、瘋子。”程鶯的心裏本來已經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有不由讓她想起那個瘋癲老者。因為她連續幾天書房裏被弄得亂七八糟的,常用的參考書總要找好久,問了父母都說從來沒有整理過程鶯的書房,程鶯的姐姐在外地讀大學,就沒有其他人了呀,程鶯直抱怨“出鬼了!”都好幾次了,程鶯對父母也發了脾氣,可是程鶯的父母卻感到莫名其妙:是不是孩子學習壓力大了,脾氣控製不好了?這一天程鶯故意整理了一下書櫥,按照自己的思路排序,結果放學回家又是亂七八糟,居然辛辛苦苦作了一個月的學習筆記還不見了,她還以為哪個同學“借去”參考了,班主任老師發動全班同學也沒有找到甚至看到,回到家再次舉起全家“三光”行動,還是沒有找到,那天晚上程鶯沒有像往常一樣認真複習,而是開了台燈,自己坐在牆角的微型沙發裏發呆,突然程鶯看見燈影下出現一個人頭的影子,她抬頭一看,嚇得渾身不敢動彈,一個很醜的女人頭從隔壁的牆裏冒了出來,四周看了看,發現程鶯正驚恐地坐在牆角的微型沙發裏看著他,馬上就縮了回去,等好一會,程鶯才尖叫起來,慌得程鶯的爸媽從客廳裏衝了進來,看到程鶯驚恐萬分的樣子,趕緊問什麼事?程鶯煞白的臉上哆嗦著嘴唇半天說不出一句話,等到程鶯的爸媽聽程鶯說完都覺得孩子是不是腦子有毛病了?不會是學習壓力太大造成的吧?程鶯說的那個牆壁是和隔壁家公用的承重牆,但是隔壁家本來住的是一對退休老夫妻,半年前到外地女兒家“度假”了,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應該說沒有人呀,而且程鶯的父母來來去去也沒有看見過他家有人,老夫妻倆臨走時還委托程鶯父母幫忙照看說門戶。再說,就算有人也不可能穿過牆壁來,還出現一個頭?西遊記聊齋看多了吧?程鶯的父母根本就不相信,但是程鶯真真實實地病倒了,發起了高燒,到醫院醫生怎麼檢查也沒有發現程鶯有什麼器質方麵的毛病,最後就說可能是勞累過度或者受了什麼驚嚇引起抵抗力下降,應該沒有大事的,開了些鎮靜藥和消炎片囑咐在家休息了兩天,為此程鶯的媽媽還請了一天的假,程鶯的爸爸把程鶯的書房也搬到了她姐姐的臥室裏,這裏四麵牆壁對著的不是淩空的在五樓就是家裏其他居室,不和什麼隔壁鄰居有間隔。

這樣心靜了兩天,畢竟是高三了,第三天早晨程鶯醒來掙紮著要去上學,整理書包的時候由媽媽陪同到她原來的書房裏拿父親搬書本的時候沒有拿的地理習題集,卻發現找了無數次的學習筆記正靜靜地“躺”在空蕩蕩的書桌上,程鶯徹底害怕起來,當天又發起了高燒,程鶯的媽媽慌亂中聽小區裏哪個老嫂子的話請來一個街頭“法師”說是驅魔,被程鶯的爸爸下班回家給轟了出去,程鶯的父母為此爭吵個不休,程鶯爸爸請人在那個書房裏安裝了攝像頭,結果一個星期都沒有發現任何動靜。倒是程鶯所在的學校不少男同學到處打聽他們學校的校花怎麼沒有來上課?

程鶯的爸爸責怪程鶯的媽媽搞封建迷信,結果害了女兒:“都什麼年代了,還在家裏搞跳大神,還有半年多的高考了,你想毀了孩子一輩子!”程鶯的媽媽則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著想:“是孩子學習太緊張,你給孩子壓力太大!我也是為了盡快讓她恢複,我不知道快高考了嗎?”爭爭吵吵地,樓下的老劉頭聽了連連搖頭對老伴說:“高考,又是高考……”

作為跨越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都知道高考意味著什麼。高考是中國自古“學而優則仕”的傳承與變革,高考是解決當下中國的不公正“頑疾”的各種缺陷百出的製度中最公正的製度,高考是減少社會不滿的重要緩釋器,什麼時候高考不再是中國人的改變命運的唯一“龍門”,具有公正機製的社會就來到了。高考讓更多的知識分子把過剩的精力投入到陳舊的知識裏攪拌,讓許多具有關愛後代的傳統家庭全身心投入高考的“消耗戰”裏而無暇他顧。盡管“大學畢業相當於失業”的壓力像陰霾一樣籠罩在許多中國人的頭上,許多普通中國家庭還是前赴後繼地湧進高考的大潮中搏擊浪尖,就像錢塘江的漲潮,不論有多少丁字壩,由於河道總是越來越窄,浪潮永遠後浪追前浪、一浪比一浪高。作為從小在美國長大的查理·愛德華就很難理解,愛德華有四分之一血統是中國的,他的奶奶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在南京一家教會學校就讀,使得她通曉英法等歐洲語言,大陸解放前隨她的父親來到美國,十八歲那年遇到了身為法國人愛德華的爺爺,愛德華的爺爺因為躲避戰火而隨父母移居美國,他對東方來的愛德華的奶奶一見鍾情。愛德華的父親就在美國成功探月的那一年降生在舊金山,時空穿梭中冥冥緣分,愛德華的外公一位剛從南美移民美國的西班牙人愛上了一位漂亮的英國姑娘,兩年後,愛德華的母親也來到了這個星條旗飄揚的土地上。可惜的是等到愛德華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姥姥已經因為腦溢血永遠離開了人世,隻留下往昔的照片依然告訴人們當年她的漂亮風采,愛德華的姥爺因為思念過度勞心傷神得上了老年癡呆症,如今隻認識身邊護士。愛德華的父親受他的母親的熏陶,對中國的文化特別感興趣,曾經六次到中國旅遊學習,並積極申請到所在跨國公司在中國子公司的技術指導職位,可以經常性地到中國訪問和工作。沒想到愛德華居然也遺傳了“中國情結”,在奶奶的傾心教導下加上有天然的中國基因,當他到了十年級時(相當於中國的高中階段),愛德華已經能熟練掌握漢語、法語、西班牙語,當然還有英語他的母語,他就向父母提出要到中國來讀書。西方人父母不同於中國父母,通常不敢放手孩子,總想規劃包辦孩子的未來,愛德華的父母認為隻要是孩子喜歡、感興趣的事就支持去做。愛德華的父親老愛德華在中國的臨時居所就成了愛德華在中國的家。愛德華還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若水”,源自老子道德經的“上善若水”。老愛德華通過在華中資機構的關係,利用當地政府吸引外資的政策,把愛德華安排在這座中國第二大城市九州市的市立第五中學高三文科三班進行所謂的“參觀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