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到浙少社上任不久,就聽說有少讀工委這個機構,在全國專業少兒社中有極強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那時我是社長,陶文傑是社長助理,我和他都是新官上任,急切地想著幹出一番事業來。於是,我們商量進北京一趟,拜見幾位對出版社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領導、專家以及媒體朋友,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關注。北京之行的第一站就定在少讀工委。
1997年4月上旬,社班子新老交替滿三個月,我們便來到北京。這天上午,我和陶文傑打了一輛“麵的”,迎著漫天飛舞的楊花,來到位於東四十二條的中少社。少讀工委主任、中少社社長海飛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細致地介紹少讀工委正在做的幾件大事,談了中少社出書和管理概況,還說起他個人的一些經曆。這次拜會,讓我對少讀工委有了大致的了解,學習了海飛社長的出版理念和管理方法,真可謂獲益良多、不虛此行。我也為有少讀工委這麼個“娘家”,心裏覺得踏實了許多。
此後的十年時間裏,少讀工委給了我個人以及浙少社許多的指導和幫助,同時我也有幸參與了少讀工委的不少工作,現在回想起來,往事曆曆在目,讓人難以忘卻。
共商改革大計
在我的印象中,1998年7月在貴州召開的全國少兒社長會議,是對中國少兒出版界影響重大的一次會議,也是我到浙少社後參加的由少讀工委組織的首個重要活動。會議從黃果樹一路開到紅楓湖,與會社長們圍繞著“出版改革”這個議題,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和交流。發言者慷慨激昂的模樣,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的出版行業,可以算是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由於出版單位的意識形態屬性,對能否引進市場經濟機製爭議是很大的。許多出版社守著計劃內的教材教輔,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大鍋飯”、“鐵飯碗”是普遍現象。與此同時,業內的有識之士也深切認識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這個行業老的那套做法已經靠不住了,必須進行改革才有出路。個別少兒社已經先行一步,在勞動用工、幹部人事和工資分配等三項製度改革上,開始了小心翼翼的探索;更多的少兒社則處於觀望之中,不想冒可能成為“先烈”的風險。少讀工委將出版改革作為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確實是切中要害的,引起了與會者強烈的共鳴也就不難理解了。
會議特邀時任《中國新聞出版報》副總編輯孫月沐,向社長們介紹新聞出版署的機構改革情況,以及正在試點的幾家報業集團組建動態,為我們帶來了行業改革的最新鮮信息,引起了大家的極大興趣。多家少兒社的社長爭相發言,交流各自對出版社用人和分配製度改革的看法和做法。其中安少社劉建偉社長的發言,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劉是性情中人,說話直截了當。他說,來參加這個會議之前社裏剛實行競爭上崗,不知道最終效果如何,心裏沒底,壓力很大,希望在會上得到大家的指點。那時他上任不久,還在一年見習期裏,是“提著自己的烏紗帽”搞改革。
貴州會議對全國少兒社的內部機製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浙少社也同樣如此。那時我到社裏已有一年半。一年前的1997年上半年,在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我們已經完成了內部組織機構調整,將圖書編輯室由原來的三個增加到五個,新增了文學編輯室和綜合編輯室,為選題規模的擴大和選題結構的優化提供組織保障。而內部三項製度改革,包括部門主任競爭上崗、部門與員工雙向選擇,以及分配製度改革,因為涉及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必須慎重對待、精心謀劃,讓廣大員工真心實意地擁護和支持。當時我已經擬定了初步方案,並經社委會原則通過,正準備在全社展開討論、征詢意見。貴州回來後,在全社暑期學習期間,我將會議的精神向全體員工做了報告,反響出乎意料的強烈,大家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這樣的氛圍下,三項製度改革方案順利通過,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極大激發,浙少社由此進入改革發展的新階段。
召開首屆幼兒讀物會議
在少讀工委這個大家庭裏,浙少社原本隻是一個普通的成員單位,2002年起有幸進入主任單位的行列,從而發揮了更大作用。這年的10月,第十七屆全國少兒社社長年會在上海召開,當時正逢上少社的兩大喜事:建社50周年和新辦公樓“怡德大廈”落成。周舜培社長作為東道主,為年會做了精心籌劃,尤其是把會議地點安排在西郊賓館,讓來自全國各地的社長們領略了大上海美麗寧靜的另一麵。在這次年會上,我榮幸地被增補為少讀工委副主任,原因主要是浙少社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在業內的影響日漸增強。
擔任副主任後,按照2003年在昆明召開的主任會議所作分工,我和中少總社圖書中心總監趙恒峰共同負責低幼讀物研究會,中少總社低幼編輯部主任高荷美擔任研究會秘書長。低幼讀物是少兒圖書中十分重要的板塊,幾乎所有專業少兒社都設有相應的編輯部門,並將這個板塊作為兩個效益的基礎,非專業社尤其是民營公司也最早從這裏開始涉足少兒出版領域。低幼讀物研究會是少讀工委新設立的機構,沒有什麼工作基礎,好在我們三個人做事都很負責,浙少社又有較為豐富的辦會經驗,經過認真細致的籌備,全國幼兒讀物研究會首屆會議於2004年秋天在杭州順利召開。
正是丹桂飄香的季節,西子湖畔的三台山莊,來自全國各地少兒出版社的四十多位低幼讀物編輯濟濟一堂,就國內外幼兒讀物創作、出版的現狀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以及專業社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增強競爭能力等議題,相互交流,各抒己見。會議還邀請了兒童文學評論家、圖書市場研究專家,對幼兒文學創作及少兒圖書市場狀況進行分析和解讀。北京開卷圖書市場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晞亮的一番話,讓我深受啟發。他認為國內少兒讀物占圖書零售市場的份額不足10%,與歐美國家通常的15%—20%份額比較起來看,我國少兒讀物市場還有廣闊的成長空間。這些年來少兒圖書市場份額不斷增長,2012年達到了15.08%,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