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華東六省少兒出版社訂貨會即將召開(2004年3月1日)之際,筆者采訪了此次訂貨會的主辦單位浙江少兒出版社的社長、總編陳純躍。陳社長溫文爾雅、文質彬彬、平易近人、風趣健談,其精辟獨到的見解、穩步進取的開創精神、連珠也似的妙語實在令人佩服不已。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近年來少兒圖書市場一派繁榮,這和大量出版實體紛紛介入少兒圖書有關。據我的觀察,專業少兒社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代之以專業少兒社、非專業少兒社、民營或外資的文化公司爭食少兒圖書市場的格局,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在這個繁榮現象的背後,您有什麼發現和思考?

陳純躍(以下簡稱“陳”):是的。近年來,少兒出版領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品種更加豐富,能夠滿足少年兒童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市場銷售逐年上升,圖書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得到更好的實現;湧現出一大批內容質量好、裝幀形式新、富有創意的精品和暢銷圖書。

但是不能不看到,少兒出版在一片繁榮的背後,也存在著許多隱憂。

隱憂之一是出版社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態和短期行為。專業少兒社在市場競爭和經濟指標的驅動下,不得不加快圖書產品的生產周期,給圖書質量留下隱患。而一些非專業社和書商,本來就沒打算在少兒領域精耕細作,又缺乏必要的專業人才,通常是采取“短平快”的操作方式。由此造成目前市場上大量編輯含量不高和低層次重複的少兒書。近年來少兒出版的模仿跟風,也是由此引發。一些出版社和書商,自己創新能力不足,或者不願下力氣開發新產品,總是盯著其他出版社特別是專業少兒社,一旦發現有好銷的書馬上模仿跟風。浙少社這方麵就吃了不少虧,從《半小時媽媽》到《兒童版唐詩三百首》再到《影響中國孩子的100個經典童話》,隻要一好銷就會遭到模仿。其實這種做法既損害了別人,也不利於自身的發展,抑製了出版創新。

記:您所說的跟風和浮躁,恐怕是近年來出版業較普遍的現象,麵對專業分工的打破和有利可圖的市場,不是所有人都把持得住的。特別是不少工作室,因為沒有合法出版的身份,沒有自建品牌的可能,隻能見利就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成為跟風和浮躁產生的重要根源。隱憂之二呢?

陳:隱憂之二是圖書市場不規範,尤其是盜版現象屢禁不止,在少兒圖書領域有蔓延之勢。剛剛過去的2003年,浙少社被盜版的圖書遍布全國的東西南北,不僅有“冒險小虎隊”這樣的著名暢銷書,連原創的“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獲獎作品集”等也慘遭黑手。對出版社來說,盜版就像一顆毒瘤,你不把它割除,它就會把你的血吸幹。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與盜版行為做堅決的鬥爭,我社已聘請了兩位常年法律顧問,並開始了相關的調查取證工作。我們的態度是,不管是生產還是銷售浙少版的盜版圖書,我們都將運用法律武器給以嚴厲打擊。無論困難多大、成本多高,這件事一定要做。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我們的讀者、作者和銷售商負責。同時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在反盜版上更加有所作為,使圖書市場規範有序。

隱憂之三是業內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的不平等競爭。一方麵是不同專業、不同規模、不同主管部門或地域的出版社,在專業分工、書號分配、特殊選題的審批等會有不同的待遇,所獲得的社會資源有很大的差異,造成不公平;另一方麵是出版社與分銷商之間,由於特定的供求關係以及實力相差懸殊,存在著交易上的不平等。尤其是各地紛紛組建發行集團,推行連鎖經營,一旦形成事實上的地方壁壘和區域壟斷之後,這種情況還會更趨嚴重。這樣的不平等競爭,有悖於市場經濟規律,不利於出版業發展,中小規模的出版社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