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曆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溝通不僅是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一、人際溝通的概念
人際溝通是溝通的一個領域,是指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傳遞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在共同活動中彼此交流各種觀念、思想和感情的過程。這種交流主要通過言語、表情、手勢、體態以及社會距離等來表示。
有效的人際溝通是在恰當的時候、適宜的場合、用得體的方式表達思想和感情,並能被別人正確理解和執行的過程。這個定義包含了六個要素:時機、場合、方式、內容(思想和感情八結果(理解和執行〉和反饋。每個要點都會影響溝通的有效性。
二、人際溝通的特點
(一)目的性人與人溝通時,是有其目的性的,或傳遞信息或表達感情。比如你想開口問路,不論你問的是一名警察或是小孩,不論你的語氣是緩還是急,就是你想知道自己身處何方,如何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可見,溝通的目的是客觀存在的。
(二)象征性人際溝通總是借助一些社會約定俗成的語言、動作、表情、習俗等來完成,這些信號係統作為溝通的工具,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如探望病人,要說吉利的話,忌討論死亡、悲傷的話題;深深的鞠躬或微微前傾的坐姿,代表恭敬和謙遜……正確運用通用的信號係統,對於有效溝通至關重要。
(三)關係性人際溝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際關係的基礎。溝通的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一方麵取決於不同人際關係的類型,如病人病情發生了變化,護理人員對病人、家屬、醫生的描述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麵,人際溝通常常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和改善。不良的溝通會造成人際關係的惡化。
(四)習得性有人把溝通看做是與生俱來的本領,認為溝通的能力其實是先天性格決定的,“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實際上溝通能力是一種技能,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和不斷操練得到不同程度發展的。溝通技巧的學習過程就像學彈琴、打籃球一樣,必須邊學邊練,活學活用。
(五)互動性人際溝通的過程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信息發出者期待接收方的回應,並在信息交流過程中不斷進行角色的互換,並相應調整溝通的內容和形式。一旦溝通的一方停止互動,溝通就失效了。
(六)不可逆性俗話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溝通的信息一旦發出就無法收回。因此特別提醒溝通者在溝通過程中要積極慎重,三思而行,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三、人際溝通的作用
(一)協調作用
人際溝通的協調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麵:其一,協調情感,即人際溝通可以使溝通者心理得到某些滿足;其二,協調動作,即溝通者從溝通的信息中自動調節自己的行為。如果一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溝通阻塞,那麼成員間的隔閡、誤會、矛盾就會驟然上升。一旦這些阻塞被排除,溝通就暢通了,因此,人際溝通有利於提供信息,增進了解和情感,起著提高情緒、增強團結、調整行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