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63計劃”的提出(1 / 2)

少年朋友們,你們可能還沒有聽說過“863”計劃這個詞,讓我給你們大概地說說吧!

1983年,美國總統裏根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目的是對當時的蘇聯顯示威懾力量,同時也是為了發展高科技,爭取繼續在世界上領先。這個計劃一出世,在全世界引起震動。針對美國的行動,西歐提出了“尤裏卡”計劃,日本、蘇聯也都有相應的對策。那麼,我們國家應該采取什麼對策呢?怎樣使我國現代化事業在新形勢下繼續前進,跟上世界先進水平?

光學家王大珩、電子學家陳芳允、自動控製專家楊嘉墀和我在一起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他們3人都是國際宇航科學院的中國院士,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們4個人花了很多精力,進行分析和論證,形成了一些看法。1986年3月2日,我們聯名向黨中央提出了《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於影響國力的高技術,強調一個“有”字,而不從數量上和規模上向工業先進國家看齊,這是出於我國經濟實力的考慮。“有”與“沒有”,大不一樣。我們有了原子彈,衛星上了天,才有今天的國際地位,但我們的原子彈和衛星在數量上和規模上與美國、蘇聯不好比的,也不必去比。

2.通過有限目標,在高技術上起帶動一片的作用,而不是全麵鋪開,以取得高效率。

3.對國際進展積極跟蹤。意思是說要通過科學實踐,摸清關鍵,在實踐中也要有新創造,爭取能進入國際同行的俱樂部,得到交流的機會。

4.充分發揮多年來在發展尖端技術過程中培養出的技術骨幹的作用。他們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要通過有形的項目,培養新生力量,為跨世紀的發展做好準備工作。

總之,要以有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並且培養後繼人才。

僅隔兩天,即3月5日,鄧小平同誌就在建議書上批示:“這個建議十分重要”,“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986年11月18日發出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的通知。由於促成這個計劃的建議的提出和鄧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進行的,這個由科學家和政治家聯手推出的“863計劃”一下子就叫響了。

這就是舉世矚目的“863計劃”,是一個國家規模的戰略性高科技發展計劃。

在“863計劃”中,國家選擇了對中國未來經濟和社會有重大影響的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作為突破重點,在幾個重要的技術領域跟蹤世界水平,力求縮小我國與先進國家間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在有優勢的高技術領域創新,解決國民經濟急需的重大科技問題。

1987年春天,“863計劃”開始實施。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國現在已經有了一支精幹的國家高技術研究隊伍,並且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在一些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上有了突破。現在我國的高技術研究,不僅跟蹤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轉向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