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曆史給了我一個機遇,使我成為了一個出版人。從那時起,我選擇出版作為自己終身的職業,從未動搖。

我的出版生涯是從資料員開始的,三年後從事編輯工作,後來又先後擔任過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總編輯、社長。我曾領導過三家著名的出版社,並於1999年初組建了全國第一家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擔任總裁直到如今。

一路走來,出版的崗位時有變動,但不變的是,我對出版業開展經濟學研究的興趣和情結。由於是經濟學編輯出身,我很早就試圖運用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來分析出版業的運行。1986年2月,我在《上海出版》雜誌上發表了“開展社會主義出版運行機製問題的研究”一文,這可能是中國第一篇以出版產業為研究對象的文章,也拉開了我對出版經濟學研究的序幕。從那時起,一發而不可收,我這方麵的研究持續了近三十年,從未中斷,先後發表了近百萬字的著述。現在呈現給讀者的《出版經濟學文稿》這部著作,便是我研究的結晶。

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中國圖書出版業經濟分析”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與楊龍、羅靖同誌所承擔的國家新聞出版署研究項目“中國圖書出版業麵臨的困難和出路”的最終成果。我們從中國圖書市場性質的轉變、圖書價格管製的放鬆、市場競爭存在的問題、潛在市場的開發、產業發展的瓶頸以及圖書市場的國際比較等方麵,揭示了中國圖書出版業長期發展的問題和潛力,指出通過深化圖書出版發行體製改革來克服這些困難,是中國圖書出版業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中國出版產業發展階段研究(1978~2005)”,是我於2004年至2006年期間在複旦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的學位論文。在這篇論文中,我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的發展階段作了係統研究,通過數據分析和理論演繹,提出了中國圖書出版產業三個階段劃分的基本觀點,並對這三階段的基本特征和成因作了詳細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圖書出版產業長期發展需要解決的若幹關鍵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路徑和辦法。

第三篇“中國出版產業增長方式轉變研究”是根據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局長張小影同誌的建議,於2006年至2007年所做的研究。在這一研究中,我對1978年至2006年中國出版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作了係統的分析,對中國出版產業長期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和矛盾給出了經濟學的解釋,對中國出版產業增長方式的內在要求和外部衝擊進行了經濟學的分析,進而給出了中國出版產業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思路、基本路徑和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