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認真求學的學生要捧讀教科書,而且不厭其煩,那她哪能受得了。這是一個職業化特別強的專業,一切為了出門做個語文老師而服務。剛開始對於她可說不啻迎頭一棒,深深的挫敗感,好在自我調整能力強。
再到後來也想通了,現實距離理想十萬八千裏,但可以繼續走自己的路,大學不是想象中的樣子,仍舊可以去追尋自己想要的大學。
沈星遙就是這樣一個在常規世界裏很顯眼不同於別人,總格格不入於大眾,在人群中顯得突兀的一個怪姑娘。
生活有時候真是戲劇一樣衝突。大家一直都說著沈星遙這孩子一臉的老師相,就合適做老師,起初十分排斥聽到這句話。潛意識中一直就沒有把做老師列入人生規劃中,她的同學們卻視畢業做名老師為人生大幸。
這和她在學習生活中各種選擇一致。別人都在參考各種試,拿各種證書,都在參入各種關係,獲得各種人脈。她卻像逃離人海之外一樣,讓自己最大化地停留在自由狀態中。
為了考證把時間塞入各種記憶工作中,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她不要考試。為了換取一種其樂融融的圓場氛圍,笑臉很模糊,她也不要參與各種應景性活動。
珍惜時間,讀書,經曆,一切隨心,孤注一擲於個人求索,她始終覺得真正讀到自己肚子裏的書定會獲益匪淺,收獲到人生中的經曆定會豐盛命運之宴。應該看得久遠一些,而不是拘囿於眼前。
她的思維是一種流動性存在,所以也才會即使很聰明,卻玩不了棋一類的遊戲,她不那麼接受一切都早有計劃的人生,而是喜歡想到什麼就去行動。她不要想得那麼多,也承受不了那麼累。隻一心一意過好自己喜歡的大學,一切物為我用,重要的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發揮怎樣的極致。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不管他們怎樣活,沈星遙就活給自己一個問心無愧,她以為生命應該活出這樣一種境界。
不因為世俗的陳規什麼都去遷就,很多事情真得是想做就去做吧,顧慮太多,活得太累,活得太沒有意義。人有了包袱就累了,事情回歸到本質多簡單啊。多數人看不透,一直在原地打轉轉,簡直是對時間、精力、情緒的浪費,更是一種對於生命無限可能性的浪費。
對於自由,沈星遙始終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