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十萬大軍守荊門(1 / 2)

在開戰之前,袁宗第先是接到了劉體純派人送來的消息,知道劉體純在遠安已經開始與左夢庚的部隊短兵相接,不禁一聲大笑,急忙率領五萬軍隊離開荊門,向著遠安的方向一路趕來,打算將左夢庚的部隊團團圍起,一舉而殲滅,結果,僅僅隻是剛剛走了兩三個時辰的功夫,就被屯駐在陳院的明軍堵住了,正打算強行衝關時,已有劉體純的敗兵倉皇逃來,與此同時還帶來了一連串的壞消息:“遠安已經失守,劉體純遇伏,生死不知,韓明叛變,投靠明軍了!”

頓時之間,袁宗第就被這一連串的噩耗打蒙了:“明軍竟然這般厲害?”

袁宗第生來本就是個小心謹慎的性子,這一下子猛地聽聞了這個消息,哪裏還敢前行,他在荊門可是苦心經營了良久,壕溝戰牆如同銅牆鐵壁,這時,既然已經知道了左夢庚的部隊銳不可當,袁宗第便當機立斷,馬上下令退兵,重新退回了荊門城外不足三裏之處的防禦陣地,在他原本的營地中紮下陣腳,嚴正以待左夢庚的到來。

結果,左夢庚沒來,劉體純麾下的士兵帶著遠安縣令和遠安縣丞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的逃來了,在魯安的口中,明軍的將卒們簡直就是個個如狼似虎,足以以一當百,遠安堅守不足一個時辰,北城門便即告破,劉體純領著近一萬大軍,僅僅隻是一個照麵,便立時土崩瓦解,唬的袁宗第手下的將領們個個麵無人色。

遠安縣令和縣丞自己做了逃兵,哪裏能說明軍軟弱?這兩個家夥恨不得把明軍都說成天兵天將,從而來為自己不戰而逃的事實遮掩,自然是站在一旁大聲地附和著,一邊還添油加醋地進行著補充著,他們二人本來就是一介秀才出身,形容詞要比魯安豐富的許多了,在他們二人的描述之下,明軍的大將左夢庚簡直就是身高八尺,就連那腰圍也是八尺的絕世猛將,僅僅隻是一聲吼,遠安城牆就垮了,舉起手中的大刀一揮,劉體純的大軍就敗了,若是說左夢庚是萬人敵,那都已算是侮辱了左夢庚了。

袁宗第受了李自成的重重囑咐,一定要盡全力守好荊門。荊門北通京豫,南達湖廣,東瞰吳越,西帶川秦,素有“荊楚門戶”之稱,自商周以來,曆代都在此設州置縣,屯兵積糧,為兵家必爭之地。

袁宗第身為李自成欽點的經略使,絕對不是什麼目不識丁的盲流之輩,胸中也是頗有一些本事的。袁宗第可不認為,就算是左夢庚在厲害,也還沒有到了萬夫不當之勇。隻不過,眼前的事實正明擺在眼前,左夢庚所率領的部隊的確是高出自己的軍隊不止一個層次,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怪就怪,李自成的成勢時間太短,沒有明軍那樣豐富的根基,袁宗第想了一想以後,便也就變相默認了魯安等人的說法了。

袁宗第分兵於城外防禦工事內,本來是進可攻,退可守,遙相呼應進退自如的,可是此時的袁宗第聽說了明軍如此了得以後,心下思索著顯然是分兵不如合兵了,於是,袁宗第在思索之餘以後,便先是對遠安縣令等二人安撫了一番,然後又對魯安不肯與韓明一樣附從叛變於明軍的忠義大大地表彰了一番,便馬上下令,要駐紮在城內的軍隊除正常守衛城池的以外立即出城,合軍一處,以防禦左夢庚軍隊的進攻。

袁宗第為何不退?還要把城內的軍隊都調出城?

因為,袁宗第受了闖王的旨義,一定要剿滅朝廷的軍隊,拚死守住荊門,這樣才可保整個江南後方無虞,袁宗第統領著十餘萬浩浩蕩蕩的荊門大軍,劉體純被明軍一口吃下,然後袁宗第便就此龜縮於城中,這要是傳了出去,這還叫袁宗第如何向闖王交待?

這頭一仗,對明軍來說不能不打,可是對袁宗第來說,又何嚐不是不能不打?

探馬絡繹,如同穿梭。

左夢庚果然來了,左夢庚在速度報與鎮守在襄陽主持全局調度的鎮國公江楚寒遠安大捷以後,江楚寒便立即果斷下令,立即兵發荊門,趁勢收回荊門之地!

於是,左夢庚便率領著大軍複又從遠安城向著荊門而來,駐紮在了短堰坡上,短堰坡距離荊門不過十裏之遙,距離駐紮於城外的袁宗第大營更是頃刻便至,袁宗第不敢怠慢,巡營排布,殫精竭慮,這座本來就無懈可擊的軍營又補充了本在城內的五萬兵馬,達到了十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