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引

在別人的故事中旅行,從虛構的情節或人物的對話中看出人性與世態。小說和劇本往往給人這樣的閱讀感受,它能長久地喚起我們相似的生活體驗或思想、情感的積澱。

小說以人物形象的塑造為核心,通過環境的描寫、故事情節的敘述,來達到反映社會生活的目的。人物形象的刻畫,主要有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故事情節在敘述上,要圍繞矛盾而展開,體現出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來。

劇本的內容主要有舞台說明和人物台詞兩大部分:舞台說明交代清楚了人物的衣著、動作、神情、情景等;故事情節通過人物的台詞而有了清楚的交代,情節則圍繞衝突而展開。

尖子生佳作全示範

渴望有個家

山東 李季

尖子生創作談

誰不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會發生一些不幸的事情,讓孩子失去完整的家。沒有了家,他們的心理會有怎樣的變化?我寫這篇作文就是想表現這樣一個主題,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示:好好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孩子!

默默孤獨地漫步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與她為伴的隻有背後的那個沉甸甸的書包,她心裏陰沉沉的。

春在不知不覺中落下了它那貴如油的淚水,多少個同窗在父母的傘下歡笑著在默默身邊走過。

默默的眼角濕潤了,不知是被眼淚還是被雨水浸濕的。這條路,這個時間,曾是默默每天所祈盼的,可是如今……

一星期前,默默的爸爸在同事的威脅和誘惑下,一時糊塗放了一把火。這把火燒毀了默默原本幸福的家,燒毀了以前活潑開朗的默默,燒毀了默默心中的一切,一切……爸爸被判刑了,媽媽也丟下了默默去了遙遠的南方打工,留下的隻有一棟空房子和已上初二的默默,以及陪伴了她整整九年的玉觀音。這個玉觀音是默默過五歲生日時,父母親手為她戴上的。九年中,她未曾摘下過,一直都是視為珍寶。可是今天,她不知怎的,竟然有點恨這個玉觀音了。幾天前,和媽媽很要好的陳阿姨把默默接到她家。雖然陳阿姨待默默如同親生母親一般,但在默默心中,一直有一塊抹也抹不掉的陰影。

操場上少了活蹦亂跳的默默,教室少了積極發言的默默,辯論場上少了口若懸河的默默。默默變了,徹底地變了,正如她的名字一樣,陳默——“沉默”。

走著走著,突然一個圓溜溜的東西從默默腳下滾過。默默追上去,撿起來一看,是一顆紐扣,這顆紐扣上還帶有幾道劃痕。“你是不是也沒有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可是,我還有一個虛偽的家。你呢?什麼也沒有?那就讓我們相互為伴吧!”

默默撿起紐扣,回頭對著天空大聲地喊:“我想有個真正的家!我們渴望有個家!”

第二天,同學們發現,默默頸上的那個玉觀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顆破舊的紐扣。但從那時起,默默臉上總是洋溢著一種莫名的微笑……

名師精評

主題鮮明而深刻。文章反映了一個不幸的孩子——默默的生活經曆,反映了這類孩子的內心世界,呼喚真情。作為一個初二的學生,能夠寫出這樣有思想的文章,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課外閱讀量非常大,知識麵也很寬。

結構新穎而獨特。本文的結構符合現代的“弧段”結構,這樣的結構不追求永恒的圓滿,而是留下一段空白,讓讀者用自己的想象畫完其餘的線段。這樣新穎獨特的結構安排,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死神和門

重慶 徐攀

尖子生創作談

魯迅說過:“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句話,充滿哲理,蘊涵深意。當我們陷入選擇的兩難境地時,心中除了有希望,還應該有什麼?於是,我在文中安排了“關懷、支持、忘卻”三個形象,幫助希望離開死神之門,走向光明,走向成功。

一扇虛掩的門,一扇深不可測的門。

地獄之門!死亡之門!

許久,半張臉從門裏伸出,張望……

死神的歌聲從裏麵飄來,是那樣悠揚,動人心弦。他拉起了小提琴,悅耳的琴聲伴著歌唱:

“來吧!死亡之神在黑暗的宮殿等你,我親愛的人,別再回頭,離開那個痛苦的世界,去那美麗的地方。”

“那美麗的地方,比天堂更漂亮,沒有痛苦,沒有燈光,在鋪滿黑寶石的地上,你聽黑暗中處處都在歡唱……”

那歌聲仿佛是一塊巨大的磁石,使人們不得不聽。

門前來了一百個人,而九十九個都已經進去了,他們是絕望、痛苦、傷心……

還有一個人在門前徘徊,他就是希望。

當死神唱第一遍歌的時候,絕望忍不住了,頭也不回地推開門走了進去。而死神則微微一笑,又唱起了第二遍,這次進去的是痛苦,隨後是恐懼、苦悶、憂鬱和失敗……

隻有他——希望,還在猶豫。

看到他的徘徊,死神又拉響了小提琴,不厭其煩地唱起了第一百遍,歌聲比前九十九遍都動聽:

“……看,人間多麼無情,我親愛的人,擺脫一切吧,到地獄裏去,那兒遍地盛開著白色的鮮花……”

然而希望還沒下定決心,雖然他有許多的痛苦。於是死神不得不開始唱第一百零一遍、一百零二遍……來獲取這一百個靈魂中的最後一個。

但希望卻隻在門口走來走去,並不時向門裏張望,企圖看一看真實的地獄,可他什麼也看不見。死神已經開始唱第兩百遍了。

這時,天上飛來了三個長著翅膀的小天使,他們是三個好朋友——關懷、支持和忘卻。

三個小天使看見希望在死亡的門前徘徊。關懷最先忍不住了:“這個人的靈魂不應該被死神奪走,它屬於偉大的上帝。”於是他從瓶子裏倒出了一點關懷的甘露,滴到希望的眼裏。

頓時,希望便有一種十分溫暖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快蔓延到他那被痛苦包圍的心,他想:“這世界似乎沒那麼冷了。”

支持見了,說:“也許我給他一點支持的甘露,他會更好些。”於是他也倒出了一些,滴了下去。

不一會兒,希望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其實回頭想想,事情似乎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壞,我還可以重新開始,也許我根本就不應該來這兒。”

忘卻也同意再滴一點甘露。

隨著忘卻的甘露滴下,希望從夢中驚醒了。“可笑,我怎麼會來這個破地方,見鬼!”他自嘲地笑了一下,“現在我該回去了。”

於是,他轉過身,迎著晨光,大踏步走了。

與此同時,地獄響起了一聲沉重的歎息,那扇門也緩緩地關閉、消失……

東方,太陽的第一縷光芒正穿透雲層,射向大地……

名師精評

文章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作者寫此文意在告訴大家一個哲理:希望在,美好就會到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磨難,麵對這些艱難困苦,你是堅持還是放棄?相信這篇文章已經給了你完美的答案。

塑造了生動的人物形象。我們先回味一下文中新穎有趣的人物吧:痛苦、絕望、傷心、恐懼、苦悶、憂鬱、失敗、關懷、支持、忘卻、希望……這些人生的體驗都成了故事中的人物,作者把這些抽象的事物人格化,使文章讀來生動有趣。

門的奧秘

河北 崔冬梅

尖子生創作談

生活中,我們會麵對很多選擇,就像我們麵前有很多扇門,應該走進哪一扇門呢?有的人選擇的可能是最適合自己的,有的人選擇了卻隻能後悔。我寫這篇作文的目的是為了告誡那些想投機取巧走捷徑的人:有時一次選擇錯了,就真的是沒“門”了。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10點鍾,剛起床的阿福閑在家裏沒事!突然,他想起還有事情沒做——原來他昨天在報上看到了某公司的招聘廣告。於是他翻箱倒櫃找到了一身稍微像樣點的衣服穿上,牙也沒刷,頭發也沒梳就出了門。

阿福在一座裝飾豪華的大樓前停了下來。大樓門口貼著一張招聘啟事:“敬請各位高人來我公司應聘!您隻需智商高於30,不是白癡或小兒麻痹症者,即可!學曆不限!向右看!”原來右邊還有一個指示板:“到總服務台領取參考證,即可應聘!”

阿福走到總服務台前,公司的前台小姐正對著小鏡,塗抹著她那張臉。“嗯!請問小姐,可以領一張參考證嗎?”阿福問道。小姐不耐煩地放下化妝盒,白了阿福一眼,拿出一張卡,扔到阿福麵前,沒好氣地說:“給,去走一下前麵的幾道門吧!”阿福氣得真想給她兩拳,可想了想,又忍住了。

阿福推開一扇虛掩的門,卻又見到兩道門,一門上寫著“金錢”,另一門上寫著“誠信”。阿福心想:“在這個社會上,沒有錢怎麼能行呢?”於是他走進了“金錢”之門。

誰知又出現兩道門,左門上寫:“老板第一。”右門上寫:“母親是至高無上的。”阿福想:“在這裏上班,總得給老板一個麵子吧。”於是走進了左門。

沒想到又冒出來了三道門。A門:“你想到珠穆朗瑪峰上去嗎?”B門:“在家好好呆著吧!”C門:“製造一次金融危機。”“還是本分點兒好!”阿福推開了B門。

阿福真是越來越糊塗,這怎麼回事呀?這時又出現了兩道門,門上還有一個紅條幅,上麵寫著:“請你選擇吧!如果你想要月薪1500元的工作就走進左門;如果你滿足於月薪900元的工作就推開右門。”阿福想也沒想,推開了左門。

阿福剛邁出一隻腳,發現前台小姐已站在了門前。她變了一個模樣,臉上沒有了厚厚的化妝品。小姐看看表:“20分鍾57秒,是最慢的!先生,對不起,您不符合標準,請從後門出去吧!”阿福暴怒,吼起來:“讓我走了這麼多門,卻說我不合格,我哪裏有錯?”小姐冷笑說:“一位胸無大誌,坐享其成的人怎能到我們公司來呢!沒門!”阿福氣得頭發全都豎起來了!

阿福又氣又惱地走到門前,怎麼又是兩道門,阿福這次可不管了,“嗖”地一聲衝了出去!他隱隱覺得旁邊那扇門上寫著“你還有一次機會”,但回頭看時,門已經關上了。

名師精評

文章寓意深刻。本文寫了一次人生的考試,試題就出在門上,選擇不同的門就會有不同的人生。看來這門真是藏有奧妙了。當我們的主人公阿福給我們演示一遍之後,我們明白了:一位胸無大誌、坐享其成的人是不及格的;如果他還不夠細心,他連補考的機會都沒有了。哦,門的奧秘竟然這麼簡單。

結構安排巧妙。作者在文章結構上費了不少工夫,例如做選擇題的人選,選擇題的係統性,選擇題所體現出的思想性等等,作者都考慮得很全麵。看來,作者對作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是很強的。

遺囑

浙江 李智龍

尖子生創作談

怎樣讓小說的情節更吸引讀者?設置懸念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小說結尾處還要設置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這樣,才會使文章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因此,我把省略號“……”安排在遺囑裏,這樣一來,文章就會引起讀者更多的思考。

“啊,這怎麼可能!”誰也沒有想到,現今世界巨富卡爾先生,在昨天夜裏病發身亡了。這條消息被刊登在各大報紙的頭版,一時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特大新聞。

卡爾先生一死,他那幾百億美元的遺產將給誰,成了最大的懸念。有人說:“卡爾先生會分給那個大兒子的。”也有人說:“卡爾先生比較喜歡他最小的女兒莎莉,也許會分給她。”還有人說:“也許卡爾先生會把錢平分給這些子女吧。”……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卡爾先生的妻子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去世了,是卡爾一個人將六個孩子帶大的。後來卡爾先生做生意發了大財,成了巨富。可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六個孩子卻越來越不爭氣,大肆揮霍卡爾先生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卡爾一氣之下將六個不爭氣的子女都趕出了家門。現在卡爾去了,他那些不爭氣的子女竟然還有臉回來分遺產。看,他們現在正坐在卡爾先生的家中爭論著呢。

大兒子首先開口:“這裏我最大,遺產都應歸我。”

“這可不行,要分遺產,我們都是父親的子女,都有份。”莎莉說。

“我同意莎莉說的!”二兒子說。

……

大家無休止地爭論著。

“好了!好了!”卡爾先生的老律師丹尼斯從卡爾先生的書房走了出來,手裏還拿著一個白色的信封。

丹尼斯先生走到大家中間:“卡爾先生生前就料到你們會爭奪遺產,所以早就寫下了一份遺書。現在你們拿去看吧。”說著把遺書遞給了他們。大兒子首先搶到遺書,忙拆開來看。其他人也擁了上來。

“啊?——”

看了遺囑大家都驚呆了,臉上一片木然。

過了片刻。“什麼?這不可能!”大家幾乎同時發出驚訝的叫聲。原來,遺囑上隻有六個黑黑的圓點。

老律師丹尼斯從袋裏拿出了一支煙,給自己點上了火,然後看著這六個兄妹緩緩地說:“卡爾先生生前就已經把他所有的遺產捐給了慈善事業。他留下這張遺囑是想讓你們明白,你們六兄妹就像這省略號上的六個點,少了誰都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符號。他希望你們不要再為遺產而爭了,希望大家齊心協力。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錢不是最重要的!”

六個兄妹互相望著,久久說不出話來。

後來,這份遺囑成了一家跨國大集團的聖物,“……”成了該公司最重要的企業文化。

老總說:每一個員工都是一個點。

名師精評

文章選材奇妙。文章的奇妙之處在於作者對“……”做了一個奇妙的解釋,這種解釋事實上是在闡述一個道理:符號的完整是靠大家的齊心協力而達到的。特別是文章的結尾——“老總說:每一個員工都是一個點。”這使省略號的意義更加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