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導引
總有一些聲音,久久地回蕩在我們的耳畔與心田:聞一多激情滿懷,《最後一次演講》令特務們不寒而栗;馬丁·路德金真誠呼喚,《我有一個夢想》點燃多少被奴役的人對生活的向往;百家講壇上,當代的文化名人、時代精英,詮釋經典,解讀人生……演講與訪談,以“說”的方式走近我們,打動我們。
演講要注意針對性與互動性,要融入情感和理性思考,讓文章有深度和感召力。
訪談則應根據采訪人物的身份等特征,事先擬定好采訪的提綱,要注意問題的價值。若是模仿電視直播訪談節目,則要在問話中體現主持人相應的主持風格。
尖子生佳作全示範
尋找英雄
福建 劉楓
尖子生創作談
說起英雄,那些徜徉在曆史長河中的優秀人物便一個個地顯現在我的眼前。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我曆數英雄們的豐功偉績,為中華民族唱響一支英雄之歌,告知天下人:中國,是個英雄輩出的國度,華夏兒女將英雄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親愛的朋友們: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曆史長河中,無數璀璨的明星在照耀著我們,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去探索獨領風騷的中國文化,品悟華夏神韻。今天,就讓我們帶著一份自豪與激情,去尋找我們民族的英雄吧。
回首過去的五千年,可謂是驚濤駭浪,風雲多變。自炎、黃二帝開始,華夏大地就風雲四起,戰火紛飛。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這種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造就了無數英雄。
秦始皇一掃六國,統一華夏大地,建萬裏長城,塑秦兵馬俑,造阿房宮,為中國留下了一個個輝煌的曆史奇跡,使得中國擁有如此璀璨的古代文化,也說明了封建時代的中國的建築技術水平在當時算得上是一流的。正是他,造就了如此輝煌的建築神話,統一六國的風采也是震古爍今,“英雄”一詞對他而言當之無愧。
漢武帝平匈奴,拓疆土,使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而且他開通絲綢之路,促進與西域各國友好往來,加強貿易合作,使人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也可謂是一代英雄。
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們艱苦奮鬥,開拓疆土,建立統一大業。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複台灣,他們的愛國之心日月可鑒,為了民族的和平統一,毅然同侵略者戰鬥。總之,像這樣的英雄數不勝數,舉不勝舉,這些英雄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雖然毛澤東說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但我認為這句話有失偏頗,因為英雄並不僅僅是某一個時代的產物。英雄們的精神就是我們艱苦奮鬥的動力,我們應該以他們為榜樣,在自己的人生中成就一番事業。當然,他們的精神固然可貴,但我們應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適應時代的需要。
同學們,你們心中的英雄是誰?
名師精評
本文語言優美富有氣勢。文章整句散句結合,長句短句相間,如第二段中“回首過去的五千年,可謂是驚濤駭浪,風雲多變。自炎、黃二帝開始,華夏大地就風雲四起,戰火紛飛”,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舒暢,非常適合演講。
選材集中彰顯文化底蘊。作者曆數曆史英雄人物,足見作者深厚的曆史文化功底,且能夠以史為鑒,對曆史人物事件有自己別具一格的看法,提出英雄們的“精神固然可貴,但我們應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適應時代的需要”,見解獨到,實屬難能可貴。
從“小”做起
安徽 於緩緩
尖子生創作談
成功人人都想擁有,怎樣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我想到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名言,並列舉了有關名言和生活中能體現“成功從小事做起”的正反兩方麵的事例。由於考慮到這是演講稿,所以我還設置懸念、設置了問題,加強與聽眾的互動。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從‘小’做起”。聽了我的這個題目,大家一定感到很驚奇,很意外。在今天這麼一個日新月異,闊步前進的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我為什麼要提出這麼一個不合節拍的“小”呢?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爭用大手筆,邁大步,跨大台階,又有誰會去留意這“小”呢?
但是,你可曾知曉因小事而誤國的曆史?你可曾耳聞因小事而耽誤前途的故事?你可曾目睹因小事而釀成慘劇的現實?你可曾經曆因小事而誤大局,從而後悔不迭,遺憾不已的往事?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精警哲言,哪一句不是揭示“小”的重要作用,哪一句不是強調“小”的意義?沒有“小”,哪有大;沒有“小”,指望啥。世上萬事萬物,哪一個不是由小而大,循序漸進,慢慢積累?人世的一切成敗榮辱,哪一個不是因小而起,積少成多,鑄成結果?人生的輝煌與沉淪,哪一個不是由小而始,步步發展,形成最後的一切?
由此可見,我們青少年朋友,應該從“小”做起,在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麵麵,養成良好習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眾多“小”的積累,我們何愁不能取得大成功、大進步、大提高!
從“小”的方麵做起,同時也反映著一個人的意識和性情,透露著一個人的認識境界,標誌著一個人的狀態和思想。
讓我們從“小”做起,拋棄懶惰,蓄積耐心;停止埋怨,準備行動;擺脫推諉,靜心思考;打消觀望,投身工作;從“小”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手旁做起。朋友們,來吧!讓我們從“小”做起,滿懷信心地奔向成功!
名師精評
富有懸念的語言吸引讀者。語言上,作者非常注意與現場聽眾的互動。比如,演講開始就提出自己對演講主題的疑問,請大家一起思考,從而引出話題。在演講的過程中,作者又不時提出問題。這些問題的設置,自然引起聽眾的思考,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事實道理雙重論據更全麵。作者先是從反麵以反問的形式列舉了諸多不重視小事而最終失敗的事例,這是事實論據;繼而,又從正麵引用大量的名言警句證明重視小事的重要性,這是道理論據。兩種論據形式從不同方麵證明觀點,全麵生動。
動力來自壓力
北京 蘇李婷
尖子生創作談
我們常說“化壓力為動力”,也可以說“動力來自壓力”。怎樣來論證這個觀點呢?我選擇了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雙管齊下的方法,既選用了項羽的巨鹿之戰、韓信的背水一戰、勾踐的臥薪嚐膽等事實論據,又適時插入名言警句,讓警鍾長鳴。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動力來自壓力”。
我們聽過這樣一句諺語:“如果你想翻牆,請先把帽子扔過去。”在很多時候,不給自己回頭的理由,不給自己留後路,學會用壓力逼迫自己,才能珍惜自己的人生,濃墨重彩地書寫人生的每一頁。
回顧曆史,我們追尋先人留下的足跡——朝堂之上,孟子警醒世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逼迫士兵以一敵百,“百二秦關終屬楚”;韓信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先人們早已意識到動力來自壓力,於是利用壓力逼迫自己,成就了生命裏最壯美的詩篇。
壓力能讓人挖掘自己的潛力,迸發出最大的力量。這個道理,還可以擴展到各個領域。日本是一個地殼運動不穩定的海島國家,地震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日本人的頭頂,這一壓力使得日本人極為重視防災與救災。他們從小就注意加強災難中的自救意識。人體裏也有類似的生理效應,當某種成對器官中的一個發生病變時,另一個就會在驟增的工作壓力中變得更為強健,甚至達到原來的兩倍。
“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養尊處優的膏粱子弟,錦衣玉食,百事無憂,自然沒有壓力,於是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裏沉淪了自己。一遇不測風雲,厄運襲來,才發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一技之長的自己,已沒有了維持生存的基本能力。
吳王夫差,繼承了先王的霸主基業,卻沉醉於美酒,不思進取,被隻有三千越甲的勾踐,一舉吞沒,留下千古遺憾。生命裏沒有了壓力,往往不懂得珍惜,信手塗鴉之後,才發現人生已被當做草稿塗鴉得所剩無幾。不承受壓力的人生,往往在庸庸碌碌中淪為失敗的人生。
令人憂慮的是,在我們的身邊,有部分同學總在抱怨家庭經濟壓力沉重,學校紀律太嚴,上課時間太長,課業負擔太重,高考壓力太大……殊不知,壓力就像地心引力之於人一樣,一個健康的社會人,他無法逃避壓力,隻有勇於拚搏,戰勝壓力,才有燦爛的人生。須知:噴泉是壓力的花朵。
同學們,我們正處在求知的年齡,我們在學校,圖的不是輕鬆,我們要的是成才!讓我們在壓力中奮力拚搏,前進!相信我們能在壓力中不斷變得無比堅韌,無往不勝!
最後,有兩句名言與大家共勉:
一句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學者梁啟超說的: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
一句是法蘭西帝國締造者拿破侖說的:困難要靠自己克服,障礙要靠自己突破,在我的字典裏沒有“難”字。
謝謝大家!
名師精評
運用口語拉近與讀者距離。本演講稿集通俗性、宣傳性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於一體,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短句較多,修飾不太多,不咬文嚼字,合乎口語交際的特點,是為通俗性的體現。結尾幾段的議論抒情語句,極富宣傳力和感染力。
事實道理營造出恢弘氣勢。文章在論證時旁征博引,氣勢不凡。作者多個地方講述有關壓力的故事,多處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詩詞名句來證明觀點,既增強了論證的力度與廣度,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積澱的深度。本演講稿富含文化氣息,難能可貴。
心所在之處便是星所在
湖南 肖政軍
尖子生創作談
自信是一個很老的話題,怎樣把老話題寫出新意呢。首先我想到的是用演講稿的方式在形式上進行創新。以演講稿的形式來行文,更切合這類勵誌類的話題,更容易把心中的激情釋放出來,使文章更為流暢,語言更加有氣勢,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很榮幸能在這裏向各位演講。
有位希臘的哲人說過:“人人都是被罷黜的國王。”是的,人生就是一個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在人類曆史上,雖有一些複辟成功的“王”,然而更多的人卻被淪為“奴隸”,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從沒將自己看成“王”,而是一開始就把自己看成是“奴隸”。
對於每一個人,自信都非常重要。它猶如漫漫長夜裏的一顆啟明星,能撫慰你驚慌的心,照亮未知的路。項羽少時曾碰到秦始皇出行,信心滿滿地對自己說:“我總有一天會取代這個人。”最終,西楚霸王縱橫四海,逐鹿中原,稱霸天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淪為階下囚,引頸待戮,最終憑著無比的自信與內心的強大,擊敗紮木合,南滅金、宋,西取西夏,橫掃歐亞,建立王圖霸業,流芳千古。
愷撒大帝說過:“我所在,我所見,我所征服。”何等的多麼壯誌淩雲。隻要你敢想敢做,你就是“王”,起碼是你自己的王。
反觀自悲自歎、猶豫不決者,大都終難成大事。金末蒙盛之時,蒙古派人來宋,請求宋蒙結盟,南北夾擊金國。宋朝當局猶豫不決,不想謀求霸業,不洗靖康之恥,結果蒙古舉全國之力滅西夏、破大金。追亡逐北,問鼎中原,最後順道滅了南宋。如若宋蒙聯盟,也可分得半壁江山,即便不成,也可自保。在挑戰麵前,一味退縮,缺少王師北定、封狼居胥的自信,最後落得國破家亡。
同樣,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若沒有勇立時代潮頭的信心與目標,就不會有民族複興的實力,甚至還會被蠶食、吞並。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有著亞洲第一的海軍,卻被打敗了。後來有人發現日本當時國力尚不強大,甲午戰爭已經使其國力透支了,天皇都不得不變賣皇宮物品來補充軍費,隻要中國再堅持一個月,日本就會罷兵,甚至會示和。然而清政府卻沒有打下去的信心,倉促求和。北洋艦隊大多不是被擊沉的,而是被俘虜的。以至後來日本艦隊中都可見到北洋降艦的影子。
每個人都是被罷黜的國王,如要想奪回王位,你就必須堅信自己是“王”,並堅持不懈地為之奮鬥。而相信自己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
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心所在之處便是星所在處,而這星光將會掃除洪荒裏所有的未知。
謝謝大家!
(作者係長沙市長郡中學1118班學生)
名師精評
本篇演講稿語言具有詩性化的特色。引用、排比等修辭,作者信手拈來。這樣既讓演講更流暢,語言更有氣勢,又增強了觀點表達的形象性和震撼力。作者對希臘哲人、項羽、愷撒大帝話語及觀點的引用恰到好處,能有力的證明自己的論點,以理服人。
磨煉成就輝煌人生
江西 周璿
尖子生創作談
看到“磨煉”這個話題,我就不禁想到在課外閱讀中所看到的古往今來成大業者所經曆的那些挫折。我想,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業,一定離不開這些挫折對他們的磨煉。我何不化身為挫折,化身為磨煉,穿越時空,去采訪一下他們其中的兩個傑出代表呢?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在這裏向各位作演講。漫漫人生路,我一直陪伴在你左右。但請在座的各位朋友不要憎恨我。人生路上有陽光、雨露,也同樣有坎坷、荊棘。所以,請你接受我的存在。是的,我首先會用驚濤駭浪來拍打你的生命之舟。但請你別急,如果你戰勝了我的驚濤駭浪,我則會化作長風,鼓起你的風帆助你駛向成功的彼岸。
你們還記得愛迪生吧,我曾經問他:“小時候,你就喜歡發明一些小東西了,為此,你也吃了不少苦頭,甚至還被人打聾了耳朵,你有沒有想過放棄呢?”愛迪生笑著說:“放棄!當然,但那隻不過是一氣之下的念頭。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坎坷,我隻當它們是上帝對我的磨煉罷了。如果這點困難都受不了,那還想成就什麼大事呢?”愛迪生的話讓我深有感觸,正是因為有了我,愛迪生才成為了一個大發明家。
你們知道居裏夫人吧,我曾經問她:“夫人,你一生為科學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奔赴成功的道路上,你的丈夫離你而去,你自己也深受化學物質的輻射,你有沒有想過放棄呢?”居裏夫人說:“沒有,如果因為丈夫的離去,我就中止研究的話,那太對不起他了,作為一名科學家,為全人類謀幸福是義不容辭的。我隻將那些痛苦看作是生活對我的磨煉,它們是我走向成功的動力。”居裏夫人的話讓我更加深深地懂得,正是因為有了我,天下才有那麼多人經曆磨煉後最終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