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針對考試存在的問題,任課老師要特別從“審題、答題、書寫”等方麵進行規範化的指導。我一般采用“一審、二定、三析、四整”的步驟。一審,就是通過閱讀材料,審查設問,明確設問指向,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模塊,這步驟經過老師的指導,學生一般能較快掌握。二定,是指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繼續深挖,確定知識指向和題型要求。三析,是要結合材料對知識點進行排查分析,對設問知識進行取舍。四整,就是整合具體答案,根據材料信息解讀的先後進行規範的書寫,這個步驟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的指導和訓練效果才好。
三、指導學困生調整心態,克服高考複習中存在的四種“不正之風”
不怕輸給對手,就怕敗給自己。要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除了重視客觀條件外,還要重視從思想意識和心態上調節。
首先,克服“浮躁之風”。浮躁與浮誇在學習中表現為:上課恍恍惚惚,以為自己聽懂了,其實根本就沒有理解掌握;課後馬馬虎虎,如蜻蜓點水般粗淺;作業隨隨便便,輕描淡寫應付了事;考試匆匆忙忙,著急下筆答題,答完題又後悔莫及等。麵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引導他們平時上課就勤做筆記,善於做筆記,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培養專注力,課後作業要細致作答,增強知識的條理性,考試時要學會先動腦後動手,盡量做簡單的草稿。
其次,克服“懶惰之風”。學困生的懶惰情緒很明顯,上課不愛聽,課後不想讀,作業不想寫,考試不下筆。學習中的懶惰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師要特別有耐心,除了要讓學生找到學習興趣點之外,關鍵是幫助他們合理安排時間,製訂科學的複習計劃,從日計劃到周計劃再到月計劃,逐漸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戒掉他們對老師、同學及家長的依賴性,同時加強體育鍛煉,健康體魄、充沛體力可以讓人對學習比較有熱情,也是戰勝高考必不可缺的條件。
再次,克服“小氣主義”。麵對高考,誰都想多得分、得高分,但是高考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必須有一定的難易度和區分度。對於學困生而言,如果每道題都想做完,那麼都想得比較高的分數是不可能的。麵對一份試卷,要抱著“不求多得,但求少丟”的心態,不能貪心、小氣,要學會大方,學會取舍,碰見不會的沒有把握的,該放棄就要放棄,對於適合自己水平的相對容易的就要更細心地作答,少丟分就是多得分。
最後,克服“悲觀主義”。一些學困生在學習中喜歡怨天尤人,一遇見挫折就垂頭喪氣,麵臨挑戰又毫無鬥誌,對未來毫無信心。對於這類學生,老師要特別注意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鼓勵他們和那些積極樂觀的同學多接觸,培養幽默感,發展培養幾個健康的小愛好小興趣,多參加集體活動,在布置作業時要有選擇性的,每一次的進步都要特別表揚,讓他們明白努力著就是進步著,體會到“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的幸福感。
總之,對於學困生的第一輪複習,我們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幫助他們學會調整心態,克服“浮躁之風”、“懶惰之風”、“小氣主義”、“悲觀主義”;要精心、細心地幫助他們找到最合適的複習方法;要耐心地引導和督促他們的學習,抓落實,促進步。這些都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