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考試研究
作者:陳惠蘭
又是一年高考複習季,高三老師最頭疼的問題是如何幫助學困生安然走過一輪複習,並在複習中增強複習效果和高考應試信心,提升高考成績。
“學困生”是學習困難學生的簡稱,是指那些學習沒興趣,基礎比較差,失去學習信心,在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有明顯缺陷的學生,側重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於非智力因素造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對於學困生有多種劃分類型,本文中學困生主要指“方法障礙型”學困生,此類學生主要表現在認識問題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因而他們的高考一輪複習就比較特殊,既要有別於單元章節基礎知識點孤立分散的複習方式,又不能像傳統意義上的高考複習那樣高要求對待,套用哲學的語言來說,就是要正確看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任課老師在複習時要特別花大心思做好小細節。
一、大處著眼,以綱為綱,分層次解讀高考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作為高考命題的依據,是高考的風向標,也是考生複習迎考的參考標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解讀考試說明要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從基礎解讀到精準解讀的有序推進。基礎解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文綜試卷結構、考試時間、考試題型及比例,政治單科考試範圍、難易度等,讓考生明白高考卷試題是按題型、內容等進行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後,必修在前選修在後,不同題目盡量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這方麵的指導非常重要。對於學困生而言,從政治單科到文科綜合是一個很大的坎,沒辦法用飛躍激進的方式,隻能慢慢壘磚頭以便安全平穩地跨過去。
精準解讀就是掌握本年度考試說明同以往的異同點,緊抓相同點,重視不同點。每年政治科考點變化相對比較多,特別是時事政治部分都與往年有很大不同。例如2014年的高考說明中,沒有特別涉及中共十八大主要精神的內容。各模塊有所調整,《經濟生活》部分,調整“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等知識點,增加“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知識點;《政治生活》部分,減少“我國政府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正確行使民主監督權”等知識點;《文化生活》部分,增加“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知識點。這些都要花心思一一指導學生理解和把握。
二、小處入手,以本(課本)為本,提高複習效率,強化答題效果
學困生在政治科的複習和考試中通常表現為“六不”:基礎不紮實、思維不靈活、審題不仔細、判斷不準確、表達不清楚、答題不規範。根據這些問題,任課老師要精心地細心地在第一輪複習中為他們找到最合適的複習方法,以求“學得有信心、教得能開心”。
首先,針對平時學習存在的問題,老師要適當地降低複習難度,不要想著一味地提高拔高,否則揠苗助長隻會適得其反。一輪複習就是要清除認知死角,修補知識短缺的地方,學會融會貫通。對於學困生來說,在新課學習中肯定不可能全方位識記、理解基礎知識,一輪複習時就要重新回歸課本,以本為本,重視常考點,鎖定命題點,關注變化點,由點串線成麵,構建知識網絡結構圖。但是這個“點、線、麵”的鏈接選擇需要任課老師精心設計。簡單、形象、容易識記和理解才是最適合學困生的,所以在複習中我采用“主語+題型”的結構,盡量化繁為簡。例如,模塊一經濟生活概括為3個主體,國家、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和生產者);模塊二政治生活5個主體,公民、政府、中國共產黨、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模塊三文化生活4個主體,文化、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民族精神;模塊四哲學生活5個主體,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曆史觀和人生價值觀。題型根據“是什麼(內涵、特征、分類)、為什麼(地位、原因、意義、必然性、必要性)、怎麼辦(方法、措施)”三種。簡而言之,就是指導學生用“誰做了什麼事?為什麼要這麼做?具體怎麼做?”這樣的思路,條理就自然清晰,而且不會覺得任務過於繁重,越是用簡潔的方式記憶複雜的知識點就越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