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法規和激勵機製
秸稈利用工作必須投入大量資金,限製了農戶對秸稈進行綜合利用的積極性。政府要紮實推行秸稈補貼政策,製定切實可行的鼓勵措施。通過協調有關部門減免稅費,協調銀行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用地優惠或無償用地等措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並製定相應政策鼓勵農民利用秸稈。
4.3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
要把積極發展規模養殖,推廣秸稈養畜作為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舉措,各地尤其是重點鄉(鎮)要圍繞奶牛、肉牛養殖,加快農作物秸稈青貯技術推廣應用,做到足額青貯,努力擴大青貯數量。還要通過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實現秸稈過腹還田,進一步拉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積極引導和支持專業合作組織與養殖場和農戶簽訂合同,搞好農作物秸稈購銷和運輸等服務。
4.4引導發展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
在農村發展沼氣和秸稈發電符合國家節約能源的政策,是提高村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環境改善的重要方麵。要結合鄉村環境整治,正確引導以農村沼氣為重點的秸稈循環利用,合理安排利用農作物秸稈汽化和發電項目,著力構築秸稈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模式。
4.5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努力培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示範企業,拉長產業鏈,大力加強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結合,開展青貯、微貯和氨化秸稈,通過“飼草—畜牧業—沼氣—果蔬”模式,培育農業生態係統內的物質循環利用方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效率。
5.結語
5.1本文對民勤縣秸稈資源利用現狀進行了分析,全縣秸稈資源以飼料化利用和生物燃料利用方式為主,並預測未來10年內全縣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79.1%,利用率相較於全國平均水平較高。
5.2本文根據民勤縣秸稈資源利用現狀,分析其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發展對策: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人們對秸稈綜合利用的環保意識;二是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法規和激勵機製;三是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四是引導發展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五是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本文根據民勤縣秸稈資源的區域分布特點,提出多種具有區域特色的循環利用模式,通過這些模式的實施利用,有助於實現秸稈資源的“高利用,低排放”。
參考文獻:
[1]劉維娟.民勤縣暖棚養羊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J].養殖與飼料,2011,15:67-68.
[2]民勤縣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資料彙編[R].2012.
[3]張誌英.淺議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與發展策略[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04):040-02.
[4]楊柳,範成五,秦鬆.貴州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5):109-112.
[5]管小冬.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淺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增刊1):104-105.
[6]李賢勝.宣城市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03):76-77.
[7]修玉峰,陳英毅.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與農村循環經濟[J].農機化研究,2006(10):31-33.
[8]Yang Zhongping,Guo Kangquan,Zhu Xinhua,et al.Straw Resources Utilizing Industr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