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秦王的危局8(1 / 2)

自古以來,國人的婚姻就講究門當戶對,孫夢蝶雖然和秦王走了一路,也了解些情況,終究沒有深問,此時父親問得極是詳細,正合她心意,此時聽這位趙公子說,自己世代書香門第,與自己家相似,豈會不喜。

孫傳庭問了一會兒,覺得這位趙公子談吐不凡,確實像個飽讀詩書的人,心裏也高興,他自從練兵以來,也是整日和一幫老粗打交道,沒有幾個能談詩論文的,早已憋得難受,真想和趙公子長談一次,可是看到他重傷未痊,隻得做罷。

離開的時候,孫傳庭叫來城中最好的大夫,為秦王治傷,務必讓他盡快好起來。

等他們父女走了,秦王與王翦才長長出了口氣,孫傳庭沒有懷疑他們,這是最好的消息。

於是秦王與王翦就在安塞住了下來。王翦每日服伺秦王,並不出門,孫傳庭練兵閑暇的時候,也常來坐坐,與秦王談論一會兒詩書,孫夢蝶總是隨著父親前來,但很少獨自來探問,隻是她時常會派侍女送來一些補品和吃食,也會將秦王的衣服拿去漿洗縫補。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就是兩個月,天氣冷了下來。

孫傳庭練兵有法,治軍有方,手下的人馬越發精壯起來,為了解決軍餉問題,他時常帶兵出去,到山林之中攻打小股流賊,孫夢蝶也跟著父親出征,打了勝仗回來之後,也總是送一些稀罕物件與秦王。

秦王的傷已經好了,按理講,該是告辭的時候了,可是秦王向孫傳庭提過幾次,孫傳庭都沒有答應,隻說眼下天寒,路上流賊眾多,他們隻是主仆二人,一旦遠涉江湖,必然被流賊打劫,性命堪憂,不如再住一陣,等到太平些再走。

孫夢蝶聽說了,也一個勁地勸他們留下,如此盛情,卻之不恭,二人隻好答應。

此時孫傳庭提出個請求,想請秦王到他軍中,做為行軍教授。

教授一詞,在漢代就有了,乃是學官。孫傳庭請秦王做行軍教授,其實就想讓他當軍師,為自己出謀劃策。

經過多日的交談,孫傳庭看得出來,這位趙公子目光遠大,大局觀極強,對於治理地方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而且他雖自稱是儒生,但對於法家的治國理論,十分傾心。

其實這還是秦王極力控製著自己能力的結果,真要撒開了談治理天下,十個孫傳庭也不是對手。

對於這個提議,秦王倒是很感興趣,華陰一敗,一萬秦軍敗在官軍手中,令秦王對於官軍的戰鬥力,有了更深的想法。在戰國時代,秦軍的戰鬥力最強,這是不可質疑的,秦軍有著戰無不勝的光環,可是自從那一敗之後,秦王開始重新審視官軍的戰鬥力。他發現,眼下流行的戰法,已經遠非戰國時代可比。

自己那個時代的軍隊,還是以戰陣為主,配有車陣,騎兵隻是輔助戰法,多用於偷襲後方,切斷糧道,襲擾敵軍。而眼下,騎兵已經是戰場上的主力,戰法眾多,可分為中央突破,幾路包抄,中心開花等等,秦軍沒有這些戰法,自然吃虧。

一流的秦軍,對陣二流的官軍,已經不支,更不敢說對上關寧鐵騎了。要想戰勝官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秦王於是決定,深入到官軍當中,了解他們的戰法,明悉他們的裝備,以後再作戰時,可以做到知已知彼。

聽到趙公子答應了,孫夢蝶喜出望外,因為她參加父親的軍隊後,軍紀森嚴,連她在內,也不得自由,因此見趙公子一麵不容易,可若是趙公子也進了軍中,見麵就容易得多了。

於是沒幾天,秦王與王翦就搬入了軍營中。

通過近距離觀察官軍的訓練,秦王與王翦得出一個結論:孫傳庭是個帥才。

他不光治軍有法,而且韜略過人,打仗也極狠。有一次秦王跟著孫傳庭去平滅一股流賊,這股流賊的營寨在深山中,有幾百人,算是大股的了。由於賊營地勢很險,正麵進攻不易,孫傳庭決心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