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西安之戰6(1 / 2)

洪承疇明白,這些人大都是饑民,沒有活路了才來當兵,要指望著他們打硬仗,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將這些人分散編入各營,讓那些久經戰陣的老兵帶著,以免這些人嚇破了膽,沒打仗就逃走。

打仗這件事情,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個情緒問題。做將官的不怕死,衝鋒在前,手下的士兵也就不怕死,隨著他衝,隊中就算有膽小的,被大家的氣勢一激,膽子也就大了。因為拚命誰都會,之所以不拚,隻是沒有拚命的環境。

就算現代戰爭,也是這個問題。很多新兵未上戰場之前,嚇得尿褲子,可是一旦上了戰場,衝鋒號吹起來,身邊的戰友不要命似地向前衝,這些新兵也就不怕了。

隨大流,一直是中國人的習慣。所以自古以來那些有成就的將領,都會將自己的精神貫注進自己的部隊,使得整個部隊,就和一個人一樣。

洪承疇,就是一個有成就的將領。

五天之內,他就組織起了一萬人的部隊,而且士氣也有所恢複,又加緊從各縣調來了五門大炮,有了這些家底,洪承疇覺得,可以一戰了。

於是休息了一天之後,第七天,洪承疇帶著這些人馬,開往西安。

秦軍的流星探馬飛一般報進西安,報與秦王。秦王也料到洪承疇會來複奪西安,隻是沒想到這麼快,看來洪承疇的確不凡,組織能力與大局觀,都堪稱一流。

他急忙召集範雎子義李岩李敢等人,前來商議對策。

李岩聽探報說,洪承疇軍中運來了五門大炮,不禁一驚。

秦王等人都不知道大炮為何物,探子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隻是打聽來的。李岩卻是清楚的。對於當世之事,李岩十分明了,幾年前袁崇煥就是用大炮,將後金頭子努爾哈赤擊傷致死。他在寧遠守城時,十門大炮硬是打得數萬後金軍都無法攻上城頭,死傷無數。

大炮這東西,守城行,攻城也一樣行。

說個最簡單的辦法,用大炮對準城門,用不了幾炮,城門就會被轟開。那個時候一萬明軍湧進來,還有不少騎兵,城中的幾千秦軍絕不是對手。

李岩於是向秦王建議:立刻將西安城所有甕城與內城門,全都堵死,另外多備木石,以防大炮轟塌城牆。

秦王見李岩說得十分鄭重,便問:“什麼是大炮?不是投石器嗎?”

李岩搖頭:“大王在戰國時候,所用的炮,確實是投石器,而且那時候的炮字,是石字邊的‘砲’,可自從唐宋開始,火器開始盛行。到了今天,大炮已經是很重要的攻城武器,再厚的城門城牆,也架不住大炮反複轟擊。”

子義輕蔑地一笑:“李公子莫要危言聳聽,那些大炮打出來的東西,還有石頭厲害?”李岩道:“厲害得多,而且投石器是拋射,大炮是直射,發射的鐵彈勁道極大,打石頭如同打豆腐一樣。”

子義還想反駁幾句,秦王一揮手:“照李公子的話去做,先堵塞城門。”子義隻好不言語了。

秦王看了看眾人,沉聲說道:“探子說官軍有一萬餘人,如果分攤到各門,每門不過兩千多,沒有什麼優勢,他們既然拉來了大炮,肯定是想集中轟擊一個門,然後集中所有兵力攻進來。因此我秦軍也不可以分散,子義,你在每個城門擺上三百人,其餘的人馬在城中集結,看看官軍攻哪個門,然後再行增援。”

子義一拱手:“領命。”

秦王看了看範雎:“範相可有什麼退敵之策?”

範雎幹咳了兩聲:“一萬官軍,想奪回西安城,那是做夢。眼下怕的不是他攻城,而是他困城。”

李岩也同意:“洪承疇新敗之後,聽說他四處招兵,這一萬人馬裏,怕是有一半是新招來的,戰鬥力不會強。可如果他圍城不攻,然後繼續調兵前來,那我們就難辦了。困守孤城之下,坐吃山空,用不了幾個月,西安城就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