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心腹之患2(1 / 2)

王翦得了信,立刻派人在城中仔細尋找合適的房屋,最後找到一處大宅,這宅子的主人還在,王翦用銀子買了下來,主人哪敢不賣?這些反賊還真講理,就算搶了他的宅子,殺光他家的人,他也是幹瞪眼。

買下宅子之後,王翦派人趕製了靈牌,依次擺在案上,做為祠堂。

宅子裏的一切,都按照秦時的規格辦理,有的東西實在找不到,秦王下令,戰亂時局,一切從簡。

秦王找到李岩,請他寫一篇祭文,吩咐不要太長,最好簡短些,李岩花了半夜功夫,寫出來交給秦王,秦王看過後非常滿意,於是決定初六這天祭祖。

到了這天早上,秦王帶著李岩和五百鐵騎出西安,來到鹹陽,此時鹹陽城早已是黃土墊道,淨水潑街,收拾得十分幹淨。王翦引秦王來到宗廟之內,兩邊擺開鼓樂手,高奏禮樂。

秦王穿著黑色禮服,頭戴王冠,走到靈牌前,麵對著三十六代秦王,行跪拜禮,然後宣讀祭文:

大秦百代,列祖列宗,仰光俯德,聖察體聽。不肖子孫贏政,有辱先尊,汙垢靈位,養子不教,藏奸納穢,以致社稷傾覆,宗廟崩摧,天公降禍,百死其罪。幸而先祖有靈,不使秦亡,千年複生,奮發皇揚。今贏政終歸故土,重建宗堂,祖宗不遠,享我蒸嚐,先公在此,酹酒一觴,重佑我秦,複披榮光。

讀完了,秦王伏地痛哭,向著祖宗靈位謝罪。

李岩上前,輕輕扶起,秦王拭去眼淚,吩咐祭禮完畢之後,將靈位移入西安城中。

這麼做也是沒辦法的事,鹹陽城早已破敗,宗廟建在這裏,官軍打來,不易保存,隻有移進西安城。

在祭拜完之後,秦王在鹹陽城,高升王座,宣告天下,稱號秦王。

這次的稱王可不是那次發檄文可比,稱王的意思,就是脫離當下的朝庭管製,擺明了要另立江山。自古以來,凡是敢私自稱王的,一定會遭到當朝的重點圍剿。按理說,秦王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稱王,畢竟手裏隻有一座西安城,根基不固。

但是秦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就算他不稱王,官軍也要重點圍攻的,畢竟西安是重地,關係到整個關中。而且稱王可以立威,可以號召天下,此時的明朝江山,早已破碎不堪,老百姓對朝庭已經失去信任,這個時候稱王,可以讓百姓有一個希望,有了希望才會來投奔,對於以後擴大實力很有好處。

於是崇禎六年正月初六這天,秦王正式稱王,宣告天下。

稱王之後,他在靈牌前守靈一夜,然後第二天,便將宗廟移回西安,安置在總督府裏。

秦王稱王這件事,絕對是大事,但對於兩個人來講,卻感到很大的不安。

這二人便是範雎與子義。

他們是秦軍中的首領人物,可這次秦王去鹹陽稱王,如此大事,居然沒叫他們陪同,隻是帶上了李岩,這令二人感到深深的恐懼。

這表明,秦王已經不信任他們了。

失去了君主信任的臣子,隻有兩個下場,一是被貶黜,二是被賜死。

至於為什麼秦王會不信任他們,二人卻不清楚,這件事來得很突然,尤其是子義,他奪下西安,立了大功,秦王自從回來後,一直對他溫言有嘉,這幾天卻在有意疏遠他,實在不解。

於是二人決定,通過秦王的護衛們了解一些情況。

子義在很長的時間裏是秦軍統帥,軍中人頭很熟,他找了一個關係很好的秦軍,向他打聽。

這個秦軍先是不敢說,後來經不住子義用關係加金錢的攻勢,終於透露了一點信息:這兩天的晚上,秦王總是秘密召見一個人,此人來時體罩黑袍,麵上蒙著黑紗,誰也看不到臉目,不知道是誰。來回的路上,隻是李敢陪同,再無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