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洪承疇,雖然也厲害,但洪兵不像天雄軍那樣精銳,高迎祥與張羅二人聯手,人馬多於洪承疇,應該也能擋得住。
高迎祥布置完了,看看諸人,都沒有反對,又對秦王道:“我等遠來,自車廂峽脫險之後,輜重丟棄無餘,一切補給,隻能依靠西安城,依靠秦軍了。還望秦王鼎力相助。”
秦王點頭:“秦軍與你等義軍合兵一處,便是一家,錢糧輜重,秦軍自當供給,高闖王不必憂心。”
商量已定,眾人絕不擔擱,立刻分兵,李自成帶著自己的人馬與秦軍會合,而高迎祥與張羅二人則引兵向北,在臨潼紮下大營,秦軍方麵則是在藍田以西擺開陣勢,兩部人馬都是背靠西安城,以為根據地。
紮下大營之後,農民軍開始挖濠溝,布鹿柴,多備弓箭,因為官軍騎兵多,因此不宜出去野戰,先以守為主,等耗得官軍疲勞之後,再進行突襲,必可取勝。
與此同時,秦王秘密讓王翦派人去告知白起,讓他瞧準時機,在官軍銳氣喪失之後,從後麵襲擊,務求一舉殲滅盧象升的人馬。
隻要擊敗了盧象升,那邊的洪承疇孤掌難鳴,也勢必退兵,到時候趁勝追擊,關中一地,就是秦軍與農民軍的天下。
一時間,斥候信使一個又一個地飛馬奔馳,整個關中腹地殺氣騰騰,氣氛十分緊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這個消息早就有人報給了洪承疇和盧象升,二人不敢怠慢,立刻上表給皇帝,並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崇禎連收兩道表章,都是一個內容,而且洪承疇與盧象升的計劃,也大同小異,都是要聚殲反賊於西安城下。另外洪承疇請兵部調甘肅的人馬來援,要他們從西邊攻打眉縣,那裏有反賊白起,為了防止白起在後偷襲,務必有人去牽製他。盧象升則是調請河南和山西的人馬,進入關中參加會剿。
看完了這兩道表章,崇禎與張鳳翼等人商議了一下,決定兩個人的意見同時采納,一方麵調甘肅總兵孫顯祖星夜率兵攻擊眉縣,一麵調集河南山西的幾部明軍,全部向西安進發。
眼下最厲害,最能打的農民軍全在西安,隻要能殲滅之,天下便可太平。至於其他的什麼革左諸營,闖塌天,過天星之流,隻是二流角色,隻要幹掉高李張羅四人,他們便會不戰而降。
可是就當聖旨還未下達之際,河南山西山東幾省巡撫紛紛有六百裏加急文書報來,說是革左諸營,闖塌天等人在這幾個省區內攻州破縣,燒殺搶掠,兵鋒直逼洛陽,太原等城。
崇禎立時明白,這是農民軍之間的一次聯合大行動,高李等人在關中,吸引明軍主力集結,而其他的農民軍則趁機發展勢力。
這下子明庭陷入了兩難之地,如果抽調各省精兵入關中,那麼中原一地,必然空虛,更要命的是,中原一失,朝庭與南方各省的聯絡就斷了,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崇禎隻得咬著牙,收回誠命,令這幾省區的駐軍盡力彈壓農民軍。
然後崇禎傳旨,令盧洪二人南北合擊,多求斬獲。
這道旨意的語氣稍稍鬆了些,不求讓他們全殲農民軍,隻是殲滅得越多越好,崇禎也明白,當前西安的農民軍有七八萬,加上秦軍,將不下十萬人馬,盧象升與洪承疇加起來,也不過六七萬人,兵力上處於劣勢,隻要不被打敗,能將農民軍拖住,不讓他們四下亂竄,就是勝利。等到各省的局勢一緩和,立刻調兵入關中,合力會剿。
聖旨下到盧洪二人手中之前,二人就已經得到了各省的邊報,他們都清楚,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大批援軍到來,要殲滅農民軍,隻能靠現有的人馬了。
眼下看來,洪承疇在北,盧象升在南,夾擊之勢已成,再加上甘肅的人馬,形成三麵合圍,農民軍與秦軍若想突圍,隻能向東,而東邊是潼關,已經加強了守衛,農民軍若想突破潼關也不容易,因此聚殲農民軍於關中地區,還是很有可能的。
洪承疇與盧象升互通了消息,二人分工明確,不存在搶功奪權之爭,於是官軍方麵也是秣兵厲馬,準備決戰。
關中地區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局勢緊張起來。
卻說李自成,他帶著自己的人馬,與秦軍會合一處,在藍田以西方向,距離西安五十裏,紮下大營,李自成為人忠厚,心胸寬大,能夠容人,這次與秦軍打交道,也表現得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