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合兵一處4(1 / 2)

李岩與王翦對視一眼,都緩緩點頭,他們覺得李自成的分析是正確的,比他們想得要深了一層,於是大家很快達成一致,盡快與盧象升決戰。

商議之後,李自成寫了一封信,送給高迎祥,講明自己這一方要與盧象升開戰,讓高迎祥他們那邊先不要打,隻要能堵住洪承疇,不讓他攻過來就行,官軍南北夾擊,好像一把鐵鉗,隻要先擊敗一路,就像將鐵鉗斷去一邊,剩下的也就不足為慮了。

信送過去之後,秦軍與李自成的人馬開始備戰。此時派出去的斥候回報,盧象升也紮下了兩個大寨,也呈犄角之勢,他自己紮寨在左,孫傳庭紮寨在右,兩個大寨離著不到五裏路,中間來往的信使不絕,傳遞消息。

對於這一點,李岩他們已經想到了,既然要打,就不能擊其一寨,那樣的話,另一寨的官軍會反包圍上來,因此二個大寨要同時攻打。

孫傳庭的人馬較少,不足一萬,與秦軍人馬相當,於是李自成便請秦軍攻擊孫傳庭,而自己則全力猛攻盧象升。

雙方商量定了,李自成派人去下戰書,約定明早決戰,李岩與王翦回到自己的大營,剛剛坐定,便有人來報,秦王派李敢來了。王翦忙請進來相見,李敢進帳,見過王翦之後,說起來此的緣由,原來秦王聽說孫傳庭另紮一寨,便和張儀商議了一條計策,讓李敢帶著孫夢蝶前來軍中,如此這般。

李岩聽了之後,眉頭緊鎖,覺得不妥。

王翦道:“大王此計甚好,我想孫傳庭愛此女如同掌上明珠,一見到她,必定退軍,或者不會全力迎戰。到時候我們便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助李自成。”

李岩輕輕搖頭:“我覺得孫傳庭不是簡單的人,如此陣前相見,他會覺得這是一計,不會上當的。”

王翦道:“先莫管他會不會上當,咱們先和他見一陣,然後便知分曉。”

第二天一大早,秦軍和李自成,都將人馬帶了出來,雙方兵種不同,陣勢也不相同,秦軍是三千騎兵當先,後麵才是弓箭手和長矛兵,大刀兵,李自成沒多少騎兵,便將弓箭手擺在前麵,然後是盾牌手長槍兵,以防官軍騎兵衝擊。

盧象升已經在昨天收到戰書,他看過之後,冷然一笑,立即回書:明日決戰。

此時官軍大營中也已經收拾完畢,盧象升親自帶領十幾員大將,兩萬官軍迎了出來。這兩萬官軍中有五千騎兵,此外還有火器營,可謂兵強馬壯。尤其是祖寬帶的三千關寧鐵騎,這些人在錦州寧遠山海關等地與後金軍打了好幾年,一直占上風,因此後金軍不敢進攻山海關,隻得繞道山西等地,這樣一來,這些關寧鐵騎就成了擺設,用不上勁,盧象升清楚這一點,於是才調他們來打農民軍。這些人一聽有仗打,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腦門子上暴青筋,就等著這一天。

孫傳庭那邊也列了陣,他的騎兵不多,也就三百多人,是以步兵為主,盧象升知道這一點,也知道秦軍中有騎兵,於是特意調撥給他一千關寧鐵騎,由祖寬手下的一個偏將率領,這樣一來孫傳庭的騎兵就差不多增加到一千五百人,比秦軍人數雖少,但也堪堪一戰。

盧象升十分精明,他猜測秦軍可能會先撿軟柿子捏,首先盡快衝垮孫傳庭,然後再與李自成合力進攻自己,因此孫傳庭能不能挺住,就是戰役的關鍵。對於李自成的三萬餘人,盧象升是有把握的,盧閻王三個字可不是白叫的。隻要孫傳庭能頂住秦軍的猛攻,自己這邊擊潰李自成之後,再去夾擊秦軍,必取大勝。

雙方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單說秦軍這邊,雙方擺開陣勢之後,孫傳庭壓住陣角,睜大眼睛向著對麵看去,不由得心頭一凜。

要說治軍,孫傳庭算得明末第一流的高手,在他治下的榆林兵,軍容齊整,士氣高昂,軍紀森嚴,打起仗來既狠且刁,絕對是“猛如虎,狡如狐”,可他一看秦軍的陣容,也不由得吃了一驚。

因為秦軍曾是曆史上最強大的軍隊,兩千年前如此,兩千年後的今天,經過了歲月的銷磨,風塵的侵蝕,曆史的遺忘,生命的輪回,仍舊如同出土的青銅劍一樣,銳利,光亮,挺拔,令人膽寒。

這些人站在那裏,仍舊像兵馬俑一樣,不聲不響,不搖不動,個個目光冷峻,神色平靜,連心跳與呼吸都好像是一致的。給人的感覺就是,無論對麵是千軍萬馬,還是神魔妖獸,都不可能撼動他們一分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