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尖要比劍尖尖銳得多,也鋒利得多,更凶猛得多,鎖子甲上的圓環擋不住細細的槍尖,而內層的板甲也是有縫隙的。
這一槍刺透了鎖子甲,沿著板甲的縫隙刺了進去。
好猛的一槍。
半尺長的槍尖刺進去足有二寸多深,然後才被甲胄卡住,無法再進。但是這麼深的傷口,足以讓劉一虎印象深刻。
劉一虎大叫一聲,扔了大刀,一把抓住槍尖。他也是一員悍將,雖然重傷,卻仍有餘力,想製住李敢的槍,不讓他抽出去再刺。
但是李敢又豈會讓他製住自己的槍?
天下但凡用槍的好手,在初學時,首先學的,就是不讓敵人奪走自己的槍。因為在所有兵器裏,長柄刺殺兵器是有很大破綻的,一旦被對手抓住兵器,威力便小了多一半,他們時刻要奪回自己的槍。因此凡是用槍的高手,也必是奪槍的高手。
李敢沒有抽槍,而是雙臂一較力,大喝一聲:“起……”
他居然用槍將劉一虎的身子挑了起來。劉一虎人在半空,整個身子的重量都壓在槍尖上,雙手再也握不住了,慘叫一聲,身子下沉,槍尖完全沒入他的腰間。
李敢一甩手,將劉一虎的屍體扔了出去。
一名秦軍跳下馬來,用刀將劉一虎的人頭割下,向空中一舉,李敢大聲喝道:“你們主將已死,還不投降?”
李敢所經的戰陣不少,一般的軍隊,如果主將死了,剩下的人肯定軍無鬥心,必定投降或潰散,這在先秦時代十分常見,可以說是一個規律。比如長平之戰,趙括死後,四十萬趙軍全部投降。還有王翦滅楚之戰,項燕戰死之後,楚軍立時潰散。
但是眼前的關寧鐵騎卻是不同。
他們頭腦中根本就沒有逃走的念頭。他們隻跟隨著自己的主將,主將若降,他們便降,主將若戰死,他們也會戰鬥到最後一口氣。
此時劉一虎一死,他手下的關寧鐵騎突然紅了眼睛,紛紛大叫:“劉大哥已死,我們還活著作甚!大夥兒拚了……”
緊接著便是不要性命地狠鬥,甚至有人見到秦軍的刀劍刺來,也不閃躲,揮棒就打,拚得一個兩敗俱傷。
這樣一來,反倒將秦軍殺得有些慌亂起來。
姬夢蝶在後麵瞧得清楚,她明白,此時這夥官軍,乃是哀兵,戰鬥力更加強悍,更何況他們給圍得死死的,突圍無望,隻能死戰。於是她立刻下令,讓秦軍的包圍圈讓開一個口子,使關寧鐵騎能夠突出重圍去。
兵法上說,圍師必厥,就是這個道理。
果然,關寧鐵騎在必死的決心下,令秦軍有點招架不住,可當秦軍的包圍圈開了一個口子時,這些官軍的心思便不同了。畢竟有機會活著出去還是好的。
於是剩下的四五百關寧鐵騎在一個百長的統率下,有約莫三百多人衝出了包圍,向來路撤下去。
看著這幾百官軍衝了出去,姬夢蝶並不理會,她下令圍殲還在包圍圈中的二百來人。
兩千人打二百人,結果不用說了,這二百關寧鐵騎很快就全軍覆沒。
這一仗勝得非常漂亮,秦軍損失不到一百人,卻殲滅了六百關寧鐵騎,而逃走的三百多人,已經構不成威脅了。
姬夢蝶沒有休整隊伍,立時下令,開到前陣去,一舉擊潰孫傳庭。
這二千秦軍對姬夢蝶言聽計從,包括李敢在內。因為這位小姐可是秦王的救命恩人,兩次救過秦王性命,又對秦王死心塌地,日後必定成為王妃,能在王妃的率領下打上幾仗,這樣的機會可比秦王帶隊都少啊。因此這些人勁頭十足。此時一聽要衝到陣前,活捉孫傳庭,立時舉刀高呼,群情激昂。
後營中的火已經燒得差不多了,為了減少損失,李敢他們在未放火之前,就已將後營與前營隔了開來,免得火頭太大,燒到前營,就算後營當中,也沒有多少營帳,隻是地上一些柴草而已,因此火燒了一陣,堪堪熄滅了。
這二千秦軍騎兵在姬夢蝶的帶領下,向陣前衝去,姬夢蝶想,此時前麵已經打得精疲力盡,隻要這二千騎兵一衝,孫傳庭的官軍無論如何招架不住。
等這二千騎兵衝過前營,來到戰場上時,姬夢蝶發現果然有一方已經招架不住了,但這一方居然不是孫傳庭的官軍,而是秦軍。
因為他們都太低估孫傳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