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道:“我們能否收編一些農民軍,我是說,暗中收編……”
王翦搖頭:“不大可能。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沒有軍紀,平時禍害百姓,把他們收進來,壞了秦軍的名聲不說,沒準還會嘩變,到時候彈壓不住,就是大麻煩。”
李岩也道:“絕不可以收編農民軍,一旦高迎祥等人知道了,立刻就會引兵離開,更有甚者,還會反頭來攻擊我們。這是下策,萬不可行。”
張儀看看秦王:“可是光靠收編些饑民,短時間內可湊不齊那麼多人馬,更何況還要訓練他們。”
白起道:“用不著多長時間,最多隻要半年,我就可以打下許多縣城,招收人馬。不是白起誇口,隻要有十萬秦軍,恢複故國,不在話下。”
秦王聽了十分高興:“這話唯有白起將軍說出來,才不算誇口。我已決定,留農民軍在西安,至少留他們半年。在這半年裏,白起王翦分兵出擊,擴大我秦人疆土,招募子民。傳令下去,隻要歸入我秦人管轄,不捐稅,不納糧。隻要來人,就給予土地,鼓勵農耕。”
李岩興奮地站起來:“大王此令極好。不捐稅,不納糧,分土地,獎農耕。隻要這四道旨意發下去,四方百姓必然望風來歸。”
秦王卻發出一聲長歎:“這些都源於商君的法令,本來我想尋到他的屍骨,也讓他複活過來,卻沒能如願,試想,如果商君在,我秦國很快就可以兵精糧足,縱橫天下。”
張儀道:“對於商君法令,我深為佩服。不過商君雖歿,他的法令卻在,咱們隻要照方抓藥,不愁秦國不強。大王不必憂傷。”
秦王道:“算來也是天意,本王出得地宮時,曾帶了商君法令,那些法令記在書簡之上,卻不想在撤離華陰,被官軍偷襲的那一場大戰中遺失了。本來甚為沮喪,但占了西安之後,在明人的書庫之內,卻尋到了一部大典,明人稱為永樂大典,內有商君法令,想來這是天不亡我大秦呢。”
張儀道:“商君法令雖好,要實施起來,卻也有幾個條件。其一,地盤要大,人民要多,其二,國內穩定,邊患不起。其三,官吏清廉,不貪不賄。眼下我秦軍卻連一條也不占。”
秦王道:“這個無妨,咱們可以先撿著重要的,合乎時效的法令,頒布下去。其他的嘛,等日後再一步步實施。”
張儀拱手:“如此甚好。”
大家商議了一番,然後決定第二天派李岩與紅娘子前去請高迎祥等人來府中議事。
第二天李岩與紅娘子到了農民軍大營,將來意說了,高迎祥等人滿口答應,於是又隔了一天,第三天的一大早,四位農民軍掌盤子,每人帶著二十名護衛,進了西安城。
此時城門大開,李岩和紅娘子早已接著了,眾人一起上馬,趕奔秦王府。
來到府前一瞧,整個王府懸燈結彩,裝扮得非常華麗,台階是鋪著紅毯,顯然是對各位掌盤子表示尊重的。
此時站在大門前迎接的,是張儀與白起。
高迎祥等人下了馬,將馬鞭交給親兵,由李岩等人陪同,向裏便走,身後那些親兵也要跟著,李岩看了一眼,李自成明白,向他們一揮手:“你們在這裏等著。”
這八十名護衛站在府門外,李岩對張儀道:“先生,您看他們……”
張儀笑道:“自有安排,來人,請各位朋友去偏殿喝茶。”
府中有仆人出來,領著這八十人去休息,這些人不動地方,都瞧著高迎祥等人,高迎祥笑了笑:“大家自己人,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去吧去吧。”
護衛們這才跟著仆人走了。
高迎祥他們由張儀等人讓進王府,一路來到一座小樓下,這座樓建在水池中,四周有環橋相通,十分雅致,小樓分做六角,精巧美觀,頂上安著一塊匾,上寫著“六分水月”四字。
此時樓中已經擺開了酒席,秦王麵南朝北而坐,左邊四張條案,是秦人的座席,右邊四張條案,是高迎祥等人的座席,此時席上已經放上了杯盤酒盞。
張儀帶著眾人進得樓內,秦王站起來迎接,大家客氣了幾句,然後入席。張儀吩咐開宴,於是樓後有十數個侍女,端上來各式菜點。都是陝西名菜。
李自成看著這個排場,心頭暗想,秦王如此安排,看來早已與張儀等人商量好了,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