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書中暗表,那天捉拿假白起的一幕,隻是子義與範雎演的一出戲。為的就是將範雎供出來,捉到牢裏。
因為範雎十分聰明,自從秦王一回西安,他就看出來,秦王相信白起,而不相信他。此時白起又占了三縣,手下有兵有將,之所以沒有打回來,就是因為秦王回到了秦軍。白起是忠於秦王的,他隻是在等待一個申辯的機會,而這個機會,秦王一定會給他的。到時候自己難逃活命。
與其讓白起來申辯,自己被動應對,不如主動出擊。因此他與子義商議了一條計策,由子義出麵,向秦軍交代自己的罪行,然後子義出主意,定下假白起之計,誘自己上鉤。自己則假裝中計,被當場揭穿。範雎算準了,秦王不會馬上就殺自己,他需要一些時間來考慮後果,和如何向秦軍士兵解釋。他是重臣,不能說殺就殺的,那樣會動搖軍心。
隻要自己被關進牢裏,就有了脫身之計。
子義做為內應,使得甘越等人的劫牢並不困難。唯一危險的就是範雎能不能逃掉。對於這一點,範雎早有準備,手中有紅娘子等人質,讓他逃過一劫。
計劃按著事先規定的在發展,範雎逃進了盧象升營中,馬上成了他的重要謀士。而子義則繼續在秦軍中充當內奸。必要的時候,能發揮極大作用。
所有秦軍都覺得,子義雖然不忠誠,可這次能主動揭發範雎,相信今後不會再背叛秦軍了。
於是子義就瞞過了所有人。
他的這封密信,將秦王與大家商議的事情,全盤托出,同時著重提到了秦軍與農民軍之間相互並不信任,雙方都小心提防。眼下雖然沒什麼過節,可是時間一長,雙方肯定會反目。
而且為了讓雙方提前反目,子義在信中說,他要盡可能地挑撥雙方的關係,隻要挑起雙方士兵間的爭鬥,秦軍與農民軍肯定會決裂。
範雎收到信之後,覺得機會就在眼前,因此他才建議盧象升,將人馬撤得再遠一些,讓農民軍與秦軍的壓力再小一些。這樣一來,外部危脅沒有了,內部就不會那麼團結了。
收到盧象升的密信之後,洪承疇也認為,這是一條好計,可以不戰而瓦解敵軍。於是他下令人馬繼續北撤,直撤到甘泉。同時命令四周所有縣城,將府庫錢糧盡量搬空,不給農民軍留下。
洪承疇這一計更厲害,他最為了解農民軍,知道他們在西安城下呆不住,必會四麵出擊,攻打城鎮,掠奪錢財。隻要不讓他們得到多少錢糧,農民軍最終會按捺不住,搶奪秦軍的物資,鬧不好雙方還會火並起來。
於是兩路官軍全部遠離了關中。方圓數百裏之內,隻剩下秦軍和農民軍,與一些殘破的府縣。
卻說白起帶著自己的人馬,日夜進發,隻用了一天多的功夫,就來到了武功縣。此時的縣城因為沒有了百姓,隻有猛如虎帶著兩千官軍守著。猛如虎被革職留用,心中十分氣恨,恨的是白起騙了他,又恨自己好大喜功,弄了個灰頭土臉,他憋了一肚子氣,想找白起發泄,可是一連守了十幾天,不見白起人馬的蹤影,派人去探時,回報說秦軍與農民軍擊敗了洪承疇與盧象升的兩路官軍,此時正在西安城休整,白起也在城內。
猛如虎雖然氣恨,但卻沒瘋,絕不會幹出攻打西安的蠢事來。他認為白起可能不會回來了,因為走的時候,白起撤走了所有的百姓,帶走了所有的錢財與糧食。
眼下自己守著三座空縣城,連糧食都沒辦法籌措,隻能靠上麵派撥。但是甘肅離此太遠,運糧不容易,因此猛如虎早已心生退意。隻想將存糧吃得差不多了之後,就借這個緣由,離開三縣,回到甘肅去。
將無戰心,士兵們就更不想打仗了。白天,大家在城裏城外閑逛,夜裏聚到一處喝酒賭錢,軍紀早已沒人管了。
白起到的時候,正是夜間,武功縣城內外一片死寂,城頭的士兵也靠在一起睡熟了,隻有一些風燈還在風中搖晃著,也照不出多大的亮。
一見這個情景,白起大喜,他命令士兵用繩鉤爬上城去。殺死守城官軍,打開城門。
這次偷襲進行得非常順利,十幾名士兵毫不費力地就爬上了不太高的城牆,悄無聲息地殺死了城上的官兵,然後打開了城門。白起的四千人馬呐喊著,殺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