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道:“我這就給洪承疇寫信,合我二人之力,將流賊困在關中。那個時候,十萬人馬囤居一處,無糧可食,看他們能支撐幾天,再也不會有第二個車廂峽了。”
得到命令之後,祖寬行動得很快,他將自己的兩千多關寧鐵騎分成十隊,每隊由一位百長率領,分散出擊,靈活機動,前去西安周圍的各縣騷擾秦軍。這些關寧鐵騎每個人兩匹馬,來去如風,到了農田之中,縱馬踐踏,還放火燒毀百姓房舍,農具等物。
李敢在一天之內,接連得到了七八處急報,都說有官軍騎兵燒毀農田,驅趕百姓。他急忙派出騎兵前去迎戰,同時報給秦王。
秦王知道,這是盧象升前來騷擾,不讓百姓好好種田。更可以擾亂民心,逼得百姓遷居別處。他找來王翦張儀一商議,決定將離西安城較遠的縣內百姓,全部遷到西安城附近,在方圓五十裏之內,廣設田莊,集中耕種。這樣就避免了四處受襲,無可救援的情況。
很多百姓初始不願意,因為那些縣城便是他們的家,但是官軍的凶猛他們是知道的,不搬也得搬。於是許多百姓由秦軍護送著,遷居到西安城附近。
集中居住與耕種也有好處,就是人多了,膽子就大,不怕官軍前來騷擾。秦軍又幫助這些百姓建起了圍欄,將田地圈起來,以防官軍騎兵衝擊。
將農田護起來之後,秦王在城中逐步開始推行新政。因為隻有西安一城,各種政策施實起來非常方便。告示一張,大家就都知道了。
首先施行的是保甲連坐法。
這道法十分厲害,商鞅在立定此法之時,就是要在百姓中實行軍事化管理。五戶一保,十戶一甲,有報奸者賞,有藏奸者罰,一家報奸,十家有賞,一家藏奸,十家統罰。這樣就有效地杜絕了外來奸細。
西安城四麵受敵,立這樣的法條,十分必要。
此外,因為西安經過戰爭,富戶們逃走很多,秦王便下令將這些人的田宅分給百姓,此舉極得民心。因此秦王的聲望迅速擴大起來。其他縣城的百姓聽說了,紛紛攜家帶子,前來投奔,西安城內的百姓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
人一多,事情就多,秦王設立了民官,專門管理這些流民。給他們分配住處,統領糧食,還因才施用,其中有工匠,馬夫,書生,商人,各自因為自己的長處,而得到了發揮。工匠有木工,漆工,鐵匠,泥匠等,被派去蓋房子,打鐵,馬夫去養馬,書生開始教兒童們讀書,商人被派去各地買賣東西,女人們也開始織布,種菜,總之,沒有人能夠吃閑飯。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使得西安城不再像一個救濟所,而像一個很大的家庭。
秦王治國,自然有其獨到之處。事實上,秦國自商君變法之後,一直少有昏君,就是因為商君之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秦軍始終走在一個正確的強國之路上,商君之法深入人心,不是一兩個昏君就可以改變的。
大戰之後,西安城得到了少有的喘息之機,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除了祖寬的關寧鐵騎有時候來騷擾之外,沒有打過仗。百姓們在城的四周開始耕種,城內也日漸繁華起來,商鋪開門,買賣開張,各種物資運了進來,外地的商人們也開始來往。
而此時的官軍,正在忙著對付高迎祥等人。
在明朝官員們看來,反賊久居一處,是好對付的,最頭疼的就是高迎祥李自成這樣的流賊,他們居無定所,來去無常,四處出擊,八方攻掠。他們就像一把尖錐,明朝的疆土就像一隻布口袋,錐子紮向哪裏,哪裏就破個洞,明軍就像裁縫一樣,四處補漏。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不管那些破洞,集中全力,對付那把錐子。隻要將錐子毀去,破洞隨時可以修複。
盧象升就是這樣的想法。在他看來,高迎祥攻下了多少縣城,掠奪了多少錢糧,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高迎祥手下有多少人馬,怎麼消滅這些人馬。
此時,他就向著這個目標堅實地邁進著。
高迎祥與羅汝才離了西安之後,向東走了五天,來到華縣,與等在這裏的張獻忠李自成會了師。
雙方一見麵,就展開了一場爭論,李自成與張獻忠都不同意和秦軍這麼快決裂,因為此時農民軍手裏,既沒有多少錢糧,更缺少兵器馬匹,李自成與張獻忠的意思是,先倚靠著秦軍的西安城,多要些物資,等到羽毛豐硬了,再與秦軍翻臉,可是高迎祥這麼一弄,誰也不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