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奇計1(2 / 2)

白起在一邊冷然道:“怎麼個支援法?”

高迎祥道:“隻要秦軍出兵,襲擾洪承疇的後方,造成我們與秦軍兩麵夾擊他的態勢,洪承疇為了防備秦軍,一定會分兵。借著這個機會,我率軍猛攻潼關,隻要打開潼關,進河南就一馬平川了。”

白起道:“闖王進了河南,我秦軍呢?獨自麵對洪承疇麼?”

高迎祥道:“我可以留下一部人馬,助秦軍一臂之力。”

白起還想說什麼,但是李岩轉過頭來,向他眨眨眼睛,然後說道:“闖王,這件事事關重大,我們需要好好商議一下,看能不能拿個萬全之策出來。我想,今天晚上,會給你答複的。”

高迎祥也不好太過勉強,非要他們當場表態,因此說道:“理所應當,理所應當。李公子身上有傷,又一路勞苦,是該多休息一下了。”

他立刻吩咐親兵,帶著李岩等人去休息。

高迎祥將李岩白起等人的營帳放在大營最中間,以防他們逃走,又將白起手下那一百五十名騎兵分割開來,不讓他們連到一起,以免這些人合力出逃。同時他嚴令手下,任何人不得去打擾秦軍,萬一有人想給死在西安城的那幾個兄弟報仇,哪怕殺了秦軍一個人,那麼自己就再也無法向秦王請救兵了。

李岩他們對於高迎祥的安排,心知肚明,也不去管它。畢竟在人家的營裏,隻能聽人家的。

他們回到給自己準備的地方,發現這裏支起了三座大帳,裏麵鋪著獸皮,十分溫暖寬敞。看來高迎祥是用最好的待遇來對待他們了。

幾個人在帳中坐下,早有農民軍送上飯來。李岩的手不方便,紅娘子便一口一口地喂給他吃,看得小青紅生雙頰,而一枝梅卻是低垂著頭,根本不去瞧他們。

大家一邊吃著,白起一邊問李岩:“李公子,高迎祥這明明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如此反複小人,為什麼還要幫他?”

李岩見帳中左右,都是自己人,這才道:“我可不是要幫農民軍,洪承疇勸我投降,如果不降,便要殺頭,我心係秦軍,斷然拒絕,那種情況下,我猶然不懼,何況是曾經的聯盟。”

他說這番話是給白起聽的,因為在他心裏,感覺到秦王始終還是將他做為一個客人,而非一個秦人。

自從白起叛逃的消息被秦王知道以後,李岩跟在秦王身邊,親眼看到他的反應,秦王相信白起,絕不可能背叛秦軍。但是這種信任,是李岩得不到的。雖然秦王很重看他,也重用他,但是遠未達到那種默契。

這種默契可不是一起打過幾仗,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它有著諸多因素,比如血統,地域,傳承,曆史,很多方麵摻雜在一起,才可以形成的。

很明顯,自己與以上的這些,都不沾邊。因此李岩要想在秦軍中取得信任,必須要表現出對秦軍的忠誠。

白起十分感動,隻是他一般不露聲色,旁人很難看出來。

李岩小小年紀,竟然被鐵鏈穿骨,這種痛苦,一般人很難忍受,再加上死亡的威脅,李岩能挺過來,正說明他對秦軍的忠貞不二。

對於這點,白起相當佩服。於是說道:“是我的失職,才讓你受到這般折磨,等我捉住那姓史的,一定也讓他嚐嚐咱們秦人的手段。”

李岩道:“我要幫的,必然是咱們秦軍。依我看,農民軍打進河南,對秦軍有百利而無一害。”

白起一愣:“這話怎麼說?”

李岩道:“這是因為中原對於明庭的意義,遠比陝西要大得多。”

白起道:“關中不重要麼?”李岩搖頭:“大將軍,你生活的年代是兩千年以前,當時的秦漢,都在關中建都,因此一直到唐代,都有得關中者得天下之說。可是經過這麼多年,天下軍事的重點地區早已東移,到了中原地帶。因此洛陽開封等地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明朝自開國以來,先是建都南京,然後又遷到北京,而中原一地,就是連接南北兩京的樞鈕。而且中原的洛陽開封兩地,是明朝重要的戰略基地,那裏有藩王。在洛陽的是福王朱常洵,富甲天下,在開封的是周王朱恭枵,都是明朝重要的藩王。因此河南一地,朝庭視為咽喉地帶。西北隻是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