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部農民軍,於崇禎七年十二月,彙集到項城一帶,諸位掌盤子們在這裏又開了一次大會。
這次來的,主要有九部農民軍,除了高迎祥部以外,其餘農民軍中最強的,都在這裏了。
會上大家經過一番商議,最後決定,河南有洪承疇帶著左良玉,曹變蛟等人,實在厲害,不如離開河南,轉向西進,經湖廣進入四川,可以甩開洪承疇。
之所以要進入四川,也是因為農民軍打聽到,此時的四川女將秦良玉有事去了雲南,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趁著這個機會,去四川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於是九部農民軍開始行動,以李自成為前鋒,張獻忠在中,羅汝才斷後,大隊人馬開始向西進發。
洪承疇得到這個消息,立刻全軍壓上來,緊追著農民軍,但是羅汝才詭計多端,不時地設下疑兵疑陣,他人馬又多,打仗又鬼,因此官軍不敢太過接近。
農民軍十幾天之後,便進入了四川,在四川攻城掠地,到處點火,一時間四川大亂。朝庭急令秦良玉火速回川,然後又急令洪承疇,入川追擊。
但是洪承疇手下的曹變蛟等人,卻不願意從命。因為四川多是山地,關寧鐵騎根本跑不開,這些人也不願意在山裏作戰,因此拒絕入川。
關寧鐵騎是大明朝最精銳的部隊,從袁崇煥組建它的那天起,從上到下,一向對這支人馬是捧著,供著,哄著,以前除了袁崇煥可以讓他們上山入海,毫無怨言之外,再無一個人可以指揮得動。就算曹文詔,祖寬等將領,有時也要聽這些士兵的。因此關寧鐵騎不進川,沒有人可以硬逼他們前去。
農民軍沒有了後顧之憂,在四川便風生水起,連打了幾個勝仗。一時四川各地紛紛告急。
十二月十七這天夜裏,北京城中寒風呼嘯,滴水成冰。街上已經沒有一個行人,風中不時傳來幾聲狗叫,也顯得淒淒惶惶,甚是孤寂。
崇禎此時正在勤政殿內,眯著眼睛打盹兒,眼前龍書案上的奏章已經堆了老高,都是各地遞上來的,什麼江南水災,北方大旱,長城待修,漕運不通,滿人虎視眈眈,流賊四處騷擾,若從這些奏章來看,大明江山,幾乎成了一個篩子,到處漏風,已經無法補救了。
但是崇禎一直在堅持,他深信,自己不是亡國之君,大明的江山還沒到傾覆之時。
他一直在尋找一個能臣,一個可以徹底改變國運的人。
今夜他之所以還沒有睡,就是在等一個人,一個他認為是個能臣的人。
這個人叫楊嗣昌。
楊嗣昌,便是以前那個主張招撫農民軍的朝庭大員楊鶴的兒子。楊鶴招撫失敗之後,被崇禎下獄論罪,罷為平民,免官回鄉。
從這個時候起,楊嗣昌深恨農民軍入骨。他發誓要替父親雪恥,正好這一年,楊嗣昌的父親楊鶴在家中病故,按理來講,楊嗣昌應該在家守孝三年,才可以複出為官。但是崇禎等不得,他下旨,將楊嗣昌奪情起複。
此時,楊嗣昌已經到了北京,正在趕來見駕,所以崇禎才沒有睡,一直等在勤政殿中。
案邊的巨燭輕輕爆了一個燈花,啪的一聲,令崇禎神色一清,他睜開眼睛瞧了瞧,殿中仍舊空無一人,於是他歎息一聲,站起身來,走到牆壁上懸掛的地圖跟前,凝目瞧著。
地圖上用紅色筆標明了大明軍隊的駐紮情況,而用黑色筆標出了農民軍的方位,崇禎看上去,隻見整個陝西最是錯綜複雜,已經有七八支紅色軍團開到了關中地區,而眉縣方向,也有兩支官軍在進發,準備包圍白起的人馬。
而西安城,就像一根巨大的釘子,狠狠地鍥在官軍中間。
崇禎沿著地圖向下看去,隻見四川也是一片紛亂,紅黑相間,七八支農民軍相隔不遠,如同密密麻麻的蜂窩一般,崇禎在這裏看著地圖,仿佛都可以聽到那裏傳來的喊殺之聲。可以看到縣城中騰起的衝天火焰。
再向北方看去,沿著長城一線,無數條黑線仿佛一片洶湧而來的黑潮,那是後金人馬,皇太極在北方一直不消停,數萬後金鐵騎不知何時,又要南下,闖進大明江山,燒殺搶掠。
崇禎看著看著,覺得心頭一陣陣作嘔,他急忙移開視線,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龍書案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