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各部族打不過多爾袞,隻好投降,拜在多爾袞馬前,表示歸順後金。多爾袞的性格,與其兄皇太極有些相似,會打仗,同時也懂一點政治,他接受了蒙古人的投降,但是並沒有就此離開,他的兩萬大軍,又讓蒙古部族助了他一些人馬,準備進攻三邊。
此時明朝三邊的守將,剛剛接到探報,說後金軍已經完全占領了蒙古,守將大驚,急忙向朝庭上表,但是這員守將也猜錯了,他以為多爾袞的目的,隻是要拿下蒙古,況且就算蒙古人完全投降了,多爾袞也要安定一下大漠的局勢,他的人馬也要休整,因此並沒有做太多的防備。
多爾袞就趁著這個機會,在一天夜裏,率大隊人馬,攻進了長城,一舉攻下了靖邊。
靖邊失守,守將大驚,他知道敵不過後金騎兵,因此便傳令放火,將囤積的物資全部燒掉,然後他率軍死戰,結果當場陣亡。
多爾袞拿下了城池,但是卻沒有撈到多少錢糧物資和人口,於是惱羞成怒,繼續向關中方向挺進,結果一路上所過之處,幾乎全是一片廢墟,沒有什麼可搶的,他找到幾個未曾餓死的人一打聽,才知道這地方連年受災,又屢遭兵火,人民死的死,逃的逃,田宅荒廢,已經是一片死地了。
唯一有生機的地方,便是秦軍控製之下的地區。從白水以南,還保持著太平景象。
多爾袞問清楚了,心想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衝進關中,自己這一趟就算拿不下西安,也要滿載而歸才行。於是後金軍這才長驅直入,逼近白水。
秦軍的探報早已探知消息,這才回報秦王。
群臣聽了秦王的話,便知道他的意思了,白起一拱手,說道:“大王,眼下我秦軍尚有兩萬人馬,其中騎兵將近一萬,而後金軍是兩萬人,不可輕敵,還是小心行動,如果大王允許,我願意帶騎兵前去迎戰。”
秦王一擺手:“這一次,本王要親自出征。”
張儀李岩等人皆是一驚,張儀忙道:“大王,兵凶戰危,您要親自出征,那太危險了,哪有讓大王衝鋒陷陣的?”
秦王搖頭:“不然,我秦人建國以來,曆代國君之中,大多數都有親自上陣的經曆,如果大王不帶頭,士兵與百姓們,哪個還肯爭先?況且後金軍遠來,一路狂奔,到此已是強弩之末,我秦軍則以逸待勞,兵強馬壯,怕他什麼。雖然隻有一萬人馬,但定可以大敗敵軍。你們不要擔心了。”
張儀也不好再勸,他心中暗想:可能秦王害怕白起功勞太大吧,如果真是這樣,自己還是不要勸了。白起也有這個想法,更不敢說什麼。
秦王看了看群臣,見大家都默然不言,心中便猜到了八九,秦王何等聰明,駕馭臣下的本事,已經登峰造極,他在秦軍尚未占領華陰時,便借著範雎被抓的事,教訓了一下白起,令白起膽戰心驚,更何況此時秦軍已經初具雄風。
於是秦王溫言對眾人道:“本王不是害怕手下的將領功高蓋主,這個時候,眾卿立的功勞越大越好,本王不會在意。之所以此次要親征,是因為害怕士兵們有閑話,本王自前世成人以來,執掌秦國,便從未親臨戰陣,一統天下之時,尚有可說,而此時不上陣,就說不過去了。士兵們會認為,本王缺少臨陣的勇氣,一旦這個說法傳揚開來,對我秦軍的士氣來講,極為不利。你們可明白麼?”
聽了這話,白起心頭輕舒了一口氣,拱手道:“大王英明。確實如此。”
王翦道:“我王意欲親征,不知想以誰為前鋒呢?”
秦王道:“本王已經想好了,王翦將軍為主將,涉懷為前鋒騎將。”
此時涉懷已經回西安與秦王賀喜,還沒有回潼關,潼關交給了一員副將。
王翦吃了一驚:“大王,有您在,我哪敢做主將啊?這個主將,還是大王來做吧。”秦王微笑搖頭:“斷不可以,若是對陣殘軍敗將,本王尚可一戰,但據探報說,後金騎兵異常悍勇,對付這樣的人馬,還是你來做主將吧,記住,隻要臨陣,一切決策不要向我請示,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