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道:“這一條策令,孤已派人前往各地張貼,河南河北山西四川這幾個臨省,都會傳到。因此不日之間,便會有大批流民前來。隻要人民多了,秦軍才會壯大起來。”
白起皺了皺眉:“大王,如此大規模的遷民之舉,朝庭一定知道,到時候肯定會派進大量奸細,排查起來相當困難的。萬一他們從中破壞搗亂,關中可能會大亂。”
秦王不為所動:“混進幾個奸細是必然的,但我秦人要想恢複故國,一統天下,絕不能因小失大,因噎廢食。孤意已決,大將軍不必擔心。就算有些奸細,也翻不起多大風浪,隻要我秦人在關中立定腳跟,廣施仁政,收取民心,有幾個小醜跳梁,不足一哂。”
白起深為敬服:“大王果然是王者氣派,非同一般。微臣心悅誠服。”
李岩想了想:“這條策令甚是英明,隻是需要的官員要多一些,大批流民湧進關中,光是安置與分地,就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秦軍做這樣的事,恐怕會牽扯大部分精力,而這些流民當中,必有奸細,因此還需要多多派兵監督,不使他們從中作戰,攪亂我秦人的名聲。”
秦王道:“李公子想得很對,你有什麼具體的策略?”
李岩道:“臣方才想過,這些流民進入關中,都要從潼關經過。咱們不如這樣,來一個就近安置。先進關中的流民,把他們安置在華陰一帶,一邊安置,一邊向關中內地擴展,這樣一來,後進來的流民一看沿途都是安置好的人,也會受到感染,體會到我秦軍的仁義,他們就不會疑惑了。”
秦王非常高興:“果然是個好主意。就照李公子的話辦。”
過了幾天,秦王的策令便秘密張貼到了各個省份。這樣一來可不得了,尤其是山西與河南兩省,失去土地或遭受天災的農民,紛紛奔走相告,大家都知道關中的秦王在招納流民,隻要去了就分給土地,這個消息在幾天之內,便傳遍了北方各省。
於是不久之後,河南與山西的條條大路上,出現了很多拖家帶口的農民,紛紛向潼關湧來。有的是整個村子全體出動,浩浩蕩蕩,十分壯觀。
山西還差一些,畢竟此時還算安定,沒有農民軍去侵擾,因此農民們出行的時候,還不敢明目張膽,成群結夥,更多的是在夜間趕路,河南就不同了,連年以來,各縣屢遭農民軍的襲擊,朝庭已經無力控製局麵,因此大路上成群結隊的農民隨處可見,這些人興高采烈,一邊走一邊高聲談笑,根本不把投奔秦軍當成反叛之事,倒像是投向光明一樣。
潼關的守將涉懷已經接到秦王的旨意,讓他密切注意東南方向,等候著大批流民的到來,開始的時候,涉懷還半信半疑,認為來投關中,對於農民來講是叛國之舉,他們有這個膽量嗎?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接到稟報,說通向河南的大路上來了無數流民。涉懷這才佩服起秦王的遠見,他立刻吩咐,在關城之外設立監查之所,所有來的流民全部要登記在冊,搜查隨身物品,任何人不得帶著武器進入關中。
這頂任務可是十分重要,此時潼關不能像開口子的閘門一樣,任人出入了。流民們到了潼關城外,看到了上千秦軍士兵,個個全副武裝,弓箭手在不遠處列陣,如臨大敵。
流民們被秦軍的陣勢震住了,不敢向前擠。涉懷派人傳話,這些人必須經由監查之所,檢查之後才可以進關。
因此大家排好隊伍,一個個接受檢查。涉懷為了節省時間,設立了十個監查衛,上百名士兵負責登記檢查。
這樣一來,流民們便不用等得太久,登記檢查之後,興衝衝地進入了潼關。
進了潼關之後,早有秦王派來的收容官員接著,帶領他們每千人一隊,進入關中地區。
這項事務在緊張地進行之中,關中流民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沒過半個月,就有十萬流民進入了關中。
白起,李岩等人全部離開西安城,前去各縣做自己的事。白起負責在流民中招收士兵,李岩則主管安置分地等事務。
關中地區多年以來不曾熱鬧過,這一下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場景,整個關中一派生機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