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賀新郎2(1 / 2)

而羅汝才再一次見死不救,張獻忠潰逃之後,他趁著左良玉猛追張獻忠之時,帶著一萬多人馬向北而走,羅汝才不想投降,他覺得張獻忠這個人太難相處,眼下能夠投奔的,隻有河南的李自成。

於是羅汝才帶著人馬進了河南,向開封進發,來和李自成會師。

李自成已經得知孫傳庭率軍前來,心裏也很緊張,畢竟孫傳庭不同於傅宗龍,他是朝庭少有的帥才。此時一聽羅汝才率軍前來,十分高興,立刻親自帶領五千人馬遠出一百裏前去迎接。

雙方會師之後,聲威大振,此時天下農民軍勢力最大的隻有李自成,羅汝才,張獻忠三支,張獻忠勢力中衰之後,李羅聯軍便成為最大的農民軍力量,其他的小股農民軍紛紛前來投奔,李羅聯軍的人馬與日俱增。

不提中原,再說秦軍。

自從招撫流民以來,關中出現了一片熱鬧景象,人多了起來。秦王也十分高興,他多次出城訪查,所到之處隻見村村鎮鎮熱火朝天,蓋房子,修路,耕種土地,終於有了一些蓬勃之氣。

姬夢蝶也沒閑著,她自從中箭受傷之後,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懷上孩子,十分傷心,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才慢慢好起來。

秦王也知道她的心情,便讓她平時多出去走走,不要總悶在王府裏,因為此時她已貴為王妃,不可能再去操練娘子軍,因此娘子軍交給了紅娘子統率,姬夢蝶沒有事做,有時便去找倩娘和吳心藍。

這三個女人性格不同,但很能談得來。一來二去,倩娘和姬夢蝶便操心起吳心藍的婚事了。

因為吳心藍已經二十六歲了,這在當時來講,可是非常少見的。張儀因為太忙,事情太多,每天幾乎都不在城裏,當然也沒時間來找她說話,於是二人的婚事便一拖再拖。

秦王也知道此事,曾經和張儀提過,讓他盡快完婚,也好讓下麵的人有個盼頭。雖然秦王已經成婚,但是他這個做丞相沒成親,下麵的官員們也不敢。畢竟丞相是百官之首,權力很大,誰都要巴結,因此複活過來的秦人,仍舊沒有人敢成親。

張儀自然明白,但此時是秦軍的重要時期,雖然不打仗,可他的工作比打仗時還多,秦軍能否在關中長治久安,就看他的治國之策了。

老實說,這方麵張儀的能力有限,他最過人之處,是外交才能,可此時不是戰國時期,他的才能多半用不上,李岩年紀又輕,因此隻能硬著頭皮挑起這副擔子。

這個時候,張儀哪裏還有心思考慮成親的事,每天馬不停蹄地四處奔走,處理各種事務,經常連飯也顧不上吃,吳心藍聽說了他的辛苦,總是派一個夥計給他送去一大籃子飯食。

秦王知道這些,也不好再說什麼。隻盼著關中的流民盡快安置下來,好讓張儀擇吉日成親。

李岩也知道秦王的心思,於是他著力選拔官員,任用賢能,好減輕張儀的負擔。關中的流民招撫措施終於起了成效。

兩個月以來,張儀與李岩建立起了一整套安置之法,分布了各級官員,層層負責,各有分工,整套法案如同一輛拚裝完好的馬車,有條不紊地行進著,這個時候,張儀和李岩覺得,可以向秦王交差了。

此時不管再有多少流民進來,都可以照著這套法令安置,不需要再額外加派人手。

秦王聽了之後,十分高興,立刻與姬夢蝶商議,讓她做媒,代表張儀向吳心藍提親。

張儀沒什麼說的,自從在華陰結識這位紅顏知已之後,張儀便再也沒對別的女人動過心,張儀絕非好色之徒,他的雄心壯誌在於國家大事,在他看來,封候拜相,名震四方才是大丈夫的本色。如果不能靠著武功得到,就要靠著口才和辯才得到。

而且張儀對於時局看得非常清楚,隨著範雎,李自成,滿清等力量的壯大,中華大地將會迎來一次更大的亂局。那時才是他施展才華的時候。

至於眼下,必須先安定下來,成親就是安定。

吳心藍已經等了自己數年,不能讓她再獨枕孤燈了。

這個親事很簡單,雙方你有情我有義,提親隻是走過場,吳心藍沒有父母,親戚也在戰亂中逃的逃,死的死,因此全是自己做主,得到吳心藍的允許之後,姬夢蝶回複張儀,然後秦王下令,將張儀的丞相府重新修飾一番,準備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