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中原任縱橫5(1 / 2)

李敢急得幾乎要冒汗了,直拍桌子:“哪裏是什麼機會?四川不是那麼好取的。且先不說道路難行,糧草運輸不濟,單說這四川的人馬,便非常驍勇,而且四川人極為守土,各村各鎮都有自己的民軍,打起仗來不要命。秦軍在川中沒有根基,百姓不會支持的,隻要秦軍一進四川,便會陷入處處受敵的境地。秦軍剛打過幾場惡仗,此時不宜動兵,我這便上書給大王,請他收回誠命。”

李岩一瞧李敢真的急了,心裏十分佩服,他是想試探一下李敢,看這位重義的仁兄是不是會將兄弟情義放在首位,而將秦軍的利益置於後麵。如今看來,李敢最關心的,還是秦軍。

其實並不奇怪,李敢也很重義氣,而且欠著張獻忠的人情,可是他深知,自古忠義難兩全。他做為一個秦軍將士,首先要忠於秦王。這一點是在他的前世,便深深烙在腦海中的。

因此遇到這等大事,李敢最關切的,還是秦軍的生死存亡。

李岩將李敢按坐在椅子上,他屏退閑人,屋子裏隻剩下兄弟兩個,李岩這才對李敢道:“兄長,小弟這次來,並非隻帶來了書信,還有大王的密旨。”

李敢一愣:“密旨?在哪裏?”

李岩道:“隻是口諭。大王讓我告訴你,盡管答應張獻忠,你這裏也做出準備出擊的樣子來,但是我們並不發兵,隻看張獻忠的動作。如果他殺進四川之後,節節得勝,殺得官軍大敗,咱們便趁勢出擊,打進四川,與他兩頭並進,如果張獻忠出兵失利,咱們就不用發兵了。因此大王的意思便是一句話,先看張獻忠的成敗,再做打算。”

聽了這番話,李敢恍然大悟,大笑道:“還是大王高明,這樣既不得罪我義兄,也許還能趁機撈些地盤。好計好計。”

兄弟二人喝過了酒,李敢將張獻忠派來的下書人叫上來,遞給他秦王的回書,又賞了些銀子,打發這人走了。

送走了下書人之後,李敢吩咐下去,漢中的人馬開始嚴加操練,並且準備糧草,收拾軍器,整個軍營之內一副熱火朝天的氣象,看起來真的像要準備出兵了。

卻說張獻忠,他自從被左良玉再一次擊敗之後,率領著幾千人馬逃進英霍山區,又一次吃了大虧,但此人有個長處,不管打什麼樣的敗仗,臉上總是大咧咧的,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來。

這一次又是如此,他逃進山區之後,收攏人馬,令他安心的是,所有的重要將領都在,人馬雖然損失巨大,可是精英們都保留了。

尤其是唐賽兒姐弟,張獻忠非常看重這二人,逃走的時候也必然帶上,因為他清楚,他的軍中缺少謀主,唐賽兒是不可代替的。

此次大敗,也是因為他沒有聽唐賽兒的勸告,非要與左良玉決戰造成的,因此張獻忠甩掉官軍的追殺之後,特意在大帳中擺下酒席,向唐賽兒謝罪。

唐賽兒也知道,張獻忠並不是最好的主人,但是她還在與李岩嘔氣,因此不管誰是主人,日後她一定要給李岩一個下馬威,總有一天會讓他低聲下氣地給自己陪不是才行。因此唐賽兒並沒怪張獻忠,隻是勸道:“敗給左良玉也沒什麼,眼下大明朝已經千瘡百孔,朝不保夕,隻要咱們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

因此張獻忠便在英霍山區打起了遊擊,東打一下,西冒一下,有時候還兵分幾路,前去附近的縣鎮搶糧搶錢,弄得官軍十分頭疼,不知道他下一步要攻擊哪裏。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張獻忠終於等來了好消息,左良玉被朝庭調到河南,參加開封會戰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張獻忠興奮得大叫:“好啊,苦主兒一走,這下子該老子出山,好好教訓這幫龜兒子了……”

他手下的將領們也很高興,唐賽兒卻另有想法:“大帥,此時左良玉雖然離開了,但是川軍也很強悍,單靠咱們一支人馬,隻怕會很吃力,不如與別人聯手,更劃算一些。”

張獻忠連連搖頭:“曹操不仗義,自己跑了,李闖王又在開封,革左五營在山東,還能找誰聯手?”

唐賽兒一笑:“秦軍啊!”

張獻忠一皺眉:“要說秦軍也不是外人,我結義兄弟在那裏,但是這個秦王沒有打過什麼交道,如何聯手呢?”

唐賽兒道:“要聯手,就需要給人家好處,咱們可以派個心腹人去,先見見你這位兄弟,托他給秦王說一說,雙方可以兩路出兵,攻進四川,日後打下地盤,雙方平分,或者說誰打下哪裏,就得到哪裏,看他會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