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李自成大軍圍困京城,全城百姓並無一人逃出的情況下,居然走了一位朱三太子。
有人立刻將此事與成祖朱棣起兵靖難,殺進南京之後,卻走失了皇帝朱允炆的公案聯係起來,越傳越神,傳說崇禎死前,曾經打開過北京皇宮之中的秘道,讓朱慈炯逃生,還說這條秘道是成祖朱棣駕下的大功臣姚廣孝秘密開鑿的,朱棣發現之後,立刻問起,姚廣孝回答說,此秘道乃潛龍之道,兩百年後定有用處。
如此吸引人的傳說,卻是顧童與張煌言等人放出去的,他們深知神話對於百姓的震憾力,尤其是皇族,這樣一來,朱慈炯從北京城逃脫,便成了上天所佑,祖宗有靈,他的繼位也就順理成章。
果然,天下對於朱慈炯繼位一事,群情沸騰,各地紛紛攘攘的,都在議論此事。
這麼大的舉動,首先傳遍了北方。
秦王收到細作的稟報之後,立刻召集所有重臣,商議對策。
這一次,秦王沒有先開口,而是等著他的臣子們各抒已見。大家自然先盯著張儀,因為他是丞相。
張儀想了想,才道:“朱三太子繼位,表明大明朝還沒有亡,李自成隻不過是占據了京城,逼死了他們口中的先帝,這個時候,李自成若是稱帝,就必須先將朱三太子除去。因此以我看來,李自成要拚盡全力,攻打孫傳庭了。”
李岩點頭:“這樣的話,孫傳庭絕不會投降李自成,雙方隻有一死相拚。”
白起卻另有看法:“我覺得,此時天下局勢的焦點,不在京城,也不在山西。”
李岩一愣:“大將軍的意思是……”
白起走到地圖前,向上指著一個地方:“是這裏,這才是天下局勢的焦點。”
眾人一瞧,白起指的地方,正是山海關。
秦王皺起眉頭:“大將軍是說,清軍與吳三桂,將左右天下的局勢?”
白起一拱手:“末將正是這個意思。崇禎吊死,京城失守,大明幾乎算是亡了,朱慈炯雖然繼位,可明朝的官吏們承不承認,尚未可知。如果李自成招降了吳三桂,以重金高位籠絡住他,讓吳三桂守住山海關,擋住關外的清軍,那麼李自成就有了餘力,來攻打山西的孫傳庭。”
秦王道:“可如果李自成沒有招降吳三桂,或者說吳三桂忠於大明朝,向朱慈炯稱臣,那就與李自成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李自成為了解除這個威脅,很可能會先向山海關發起進攻。”
李岩道:“那樣一來,吳三桂豈不是腹背受敵?關外是清軍,關內是闖軍,他僅有幾萬人馬,肯定擋不住的。因此我覺得,此人或許會投靠李自成。”
白起道:“無論是何結果,山海關都將左右天下局勢。”
秦王道:“我秦軍所占關中,與山西近在咫尺,眼下山西仍有田見秀率領的三十萬人馬,正與孫傳庭對抗,李自成用不著親自出馬,田見秀的三十萬大軍,對付孫傳庭應當足夠,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對付吳三桂。這個時候,秦軍不該袖手旁觀,對此,大將軍有何建議?”
白起笑道:“末將沒有什麼出奇的建議,如今秦軍隻能抽調出三四萬人馬,這點人馬派進山西,起不到什麼作用,因此這個時候,還是坐觀成敗的好。”
秦王道:“以大將軍看來,山西之戰,誰會勝利?”
白起不假思索:“一定是孫傳庭。不要看田見秀有三十萬人馬,可他不是統帥之才,沒有機變,隻會奉令而行,一旦戰場上出現變化,他就不知所措了。而戰場上的形勢,那是瞬息萬變的,這一點,他十個田見秀綁在一處,也不是一個孫傳庭的對手。因此我認為,闖軍必敗。”
李岩道:“如果李自成親自率軍前來呢?畢竟這個新繼位的朱慈炯才是他最想消滅的人吧。”
張儀搖頭:“李自成不會進山西的,京城剛剛打下來,他還需要安撫百姓,調教那些官員,號令天下,擺平與諸多同盟軍的關係,再加上山海關的吳三桂,這麼多事,他豈能分身?”
李岩道:“那麼如此說來,山西必然會成為孫傳庭的地盤,有了山西一省,朱慈炯也可以堂堂正正的繼位了。”
秦王道:“這才是孫傳庭擁立朱慈炯的意圖,他是在向天下表明,大明朝沒有亡,有了新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