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張儀來向秦王辭行,秦王與諸位大臣們將張儀送出西安城,秦王親自給張儀滿酒三杯,以壯行色。張儀一杯酒祭天,一杯酒祭地,第三杯酒才喝下去,然後辭別眾人,打馬上路。
他第一個要遊說的,便是孫傳庭,此時孫傳庭在山西太原,雙方剛剛聯盟,關係不錯,因此路上並無任何危險,張儀進了山西之後,自然有山西的官員們飛報孫傳庭。
張儀一邊向太原前進,心裏一邊思索,如何說服孫傳庭出兵。
他非常清楚,孫傳庭與李自成,那是水火不同爐。李自成滅亡了明朝,逼得崇禎自殺殉國,這對於孫傳庭來講,是最難容忍的,孫傳庭一向忠君愛國,因此必然視李自成為大仇人,豈肯出兵助他?
張儀想了半路,最後終於打定了主意,見到孫傳庭,如此這般,才可以達到目的。
他的三百騎兵進入山西之後,一路上馬不停蹄,三天之後便到了太原。
此時孫傳庭早已接到稟報,說有秦國丞相張儀親自來訪,他不敢怠慢,立刻稟報了新立的皇帝朱慈炯,此時朱慈炯尚未立新的年號,因此還沒有專門的稱呼,隻是對外稱為明帝,無論什麼帝,朱慈炯此時隻不過是個少年,太子都沒有做過,哪裏有執政的經驗,因此國中大事小事,都由孫傳庭說了算。
一聽秦國丞相前來,朱慈炯便全權委托孫傳庭接待。
孫傳庭不知道張儀此來有什麼事,一般來講,張儀貴為秦國丞相,是不可能親自出馬的,雖然眼下秦國隻有陝西一省,但如果不是鬧動天下的大事,張儀絕不可能前來。
張儀的人馬一到太原城外,孫傳庭早率領著汪喬年,顧童,張煌言,高傑等一班文武大臣們在城外迎接。
這算是給足了麵子,一方麵因為雙方剛剛聯盟,另一方麵,人家張儀是丞相,僅次於秦王,接待規格自然不能低了。
雙方一見麵,都非常客氣,張儀笑道:“一別多年,孫閣老仍舊傲骨英風,不減當年,可喜可賀啊。”
孫傳庭知道,張儀提的是在華陰城中的事情,當時他便與張儀見過麵的,因此也笑道:“是啊,想起當年情景,令人感慨萬分。如今人麵依舊,世事卻已大變,你我能夠再次聚首,當真要感謝上天,張丞相,請入城中一敘,我家陛下正在金殿之上等候。”
他這一句張丞相叫出來,便是承認了秦國的合法存在。
顧童等人也上來一一見過,然後孫傳庭與張儀並肩而行,來到太原城中的臨時行宮。
太原城中自然沒有宮殿,因此便將原來的布政使司做為皇帝行宮,修葺布置一番之後,可以使用,孫傳庭親自督促建造,因此並不寒酸,也還有些皇家氣象威嚴。
此時朱慈炯已經升坐寶殿,張儀入見,朱慈炯立時賜座,上茶,十分客氣。張儀也稱讚了這位新皇帝幾句,然後朱慈炯便退了殿,請孫傳庭款待張儀,自己回了後殿。
朱慈炯的接見,隻不過是禮儀上的,要談正事,還得孫傳庭。張儀也明白。
下朝之後,孫傳庭在自己的府中設宴,給張儀接風,在座的都是北明的重臣,大家知道,張儀此來,定有要事。
酒過三巡之後,孫傳庭便將話切入了正題:“張丞相,您親自前來,不會是隻為了見一見我們的新君吧。”
張儀一笑:“朝見大明新君自然是本人此行目的之一,但不瞞諸位,張儀此來,還為了一件大事。”
孫傳庭道:“請講,在下洗耳恭聽。”
張儀道:“諸位在山西,自然早已有所耳聞,那就是清軍入關之事,不知孫閣老對此,有何看法?”
孫傳庭咬牙切齒:“吳三桂其人,乃一大罪臣,其罪行堪比當年五代之時的後晉石敬塘。他將清軍引入山海關,整個北方幾乎再也無險可守,清軍鐵騎一馬平川,踐踏我大明國土,當真萬死不足贖其罪。”
張儀拍掌道:“好,好一個萬死不足贖其罪,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清軍入關之後,長驅直入,所過之處盡皆殘破,百姓遭到殺掠,死傷無數。看著大好河山卻淪陷韃子的鐵蹄之下,我深為痛心。”
孫傳庭道:“我家陛下與秦王聯盟,實則也有共禦清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