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就是說假裝退步,而試探您的態度。如果您真的準了他的告老書,他肯定會狗急跳牆。他一定會起兵謀反,您可不要忘了他手中可是有八萬的驍勇彪悍的龍鑲虎衛軍。那是能挫敗七十萬勁旅的虎狼之師。”
其實王匡真的沒有這樣想過,這真的是李宗周過度解讀,刻意歪曲他的意思。也可以說是一種栽贓陷害。其實他真的萌生退意了,現在皇帝早不是以前那個能恭恭敬敬垂聽自己耳提麵命的那個小孩子。他還在待在朝中幹什麼?罷了,罷了,還不如回家種種花,養養魚,豈不快哉?。
可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一份誠誠懇懇地告老書,到了李宗周口中。居然成了什麼試探的手段。
“那依李愛卿之意,應當如何?”
“陛下,應親自寫一份挽留書,好言安撫。等到他放鬆戒備,咱們再就中取事。”說著他還做了個攪水的姿勢。
新皇點了點頭,依計而行。
後來,新皇派了個親近的大臣。送來這份安撫書。
王匡一看態度,相當誠懇。
先是說自己年幼無知,所以得罪了王匡。不讓王匡上朝,乃一時氣話。自己年輕氣盛,行事草率,賞罰全憑喜歡。需要時刻聽從王匡諫言,行為方可不有所失。王匡行事沉穩,思維縝密,考慮深遠。乃國之棟梁,朝廷依仗。旦夕不可與自己相離。就算王匡不念在自己的麵子,也要顧忌先皇情麵。可憐一下自己,輔佐國家,安定四海。自己定然感激不盡。
而落款是幼兒阿琳三叩拜上。這封書信寫的那叫一個誠懇至極。縱然與先賢所作的這些《陳情表》、《出師表》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此信此中皇帝甚至都沒有以皇帝自居,也沒有以侄兒自居,而是以幼子自居。
因為當初先皇駕崩時,親口對他說,要把王匡當做父親一樣對待。但是他也就在先皇臨死的時候,叫了一聲王匡“父皇”。之後他隻喊“皇叔”。因為總覺得先皇做的有的過,有點尊重的意思就行了,不必真的喊“父皇”。而王匡本來就是先皇的義弟,所以叫了“皇叔”也就不錯了。
王匡本來也沒指望他能喊“父皇”,所以叫“皇叔”就已經非常好了。可後來他居然直呼王匡的名諱,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了。
但在這封信中,皇上的態度簡直是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不但不再直呼王匡的名諱,反而以王匡幼子為居。可謂相當誠懇。
自己對來的那個大臣說自己考慮幾天,很快,就會答複。
最後,王匡看著那圖《周公負成王》拿出筆,緩緩寫出“皇恩浩蕩”四個字。終於還是決定再上朝。
可當王匡上朝後,才發現自己不在這幾天,皇上已經把李宗周提拔為宰相。王匡在早朝之後,禦書房中繼續諫言。
“陛下,臣之前不是說過李宗周此人心機深沉,野心勃勃。外忠似犬,內凶似狼。而且先帝也說過,此人不掌權,還好。一掌權,天下人的浩劫就來了。”
“皇叔,可我已經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提拔他為宰相了。總不能再收回成命吧!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朕顏麵何存?天威何在?日後又將如何服眾?”
“這……”
“好了,皇叔不必再說!”
“朕意已決!”
這件事,王匡也沒奈何,隻好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