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大秦撤兵(1 / 2)

“神箭手,預備,放箭!”鍾信一聲令下,數十名神箭手,數箭齊發。結果恰好,射斷了敵軍拖城的繩索。敵軍拖城的,都摔倒在地。一下到了十幾萬人。

趙雲啟大為吃驚,“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射的這麼準?”

原來,這是一支神射隊。是鍾信,平日辛苦訓練的一支精悍的小隊。是專門用來射殺敵軍主帥以及將領的。要不是趙雲啟,距離戰爭太遠,不在射殺範圍以內,早都應該讓他嚐嚐無雙神箭的厲害。

不過,連鍾信也沒想到,今天居然在這裏排上用場。那趙雲啟更是目瞪口呆,徹底傻眼。眼看就要成功,不曾想居然,又是一場空。這世間最殘忍的,莫過於上天給你希望,卻又讓你滿懷失望。

他真的已經黔驢技窮,真沒有一點辦法了。隻好如霜打的茄子一般,隻好再一次撤退。

雖然趙雲啟撤退了,但其實鍾信的情況,不容樂觀。城牆破損嚴重,人員損失,也相當的嚴重。

其實趙雲啟不知,他要是再堅持一會,三川關還能不能撐住就難說了。鍾信的五萬大軍,其實已經隻剩三萬了。而城池許多地方更是殘缺不全,搖搖欲墜。

其實就差了那麼一點。打仗就是,就是那樣,其實雙方的損耗都很大。但都一直苦苦支撐。你支撐不住,孰不知,敵方更支撐不住。相持膠著的階段一過去,馬上就到了見分曉的時候。

這時,先撤退的未必是實力最差,損失最大的一方。而是毅力不足,缺乏信心的一方。

就像當年官渡之戰,曹操實力遠不及袁紹。但在他帳下謀士鼓勵下,一直與袁紹僵持不退。終於,轉機來臨。袁紹的謀士許攸來投,教曹操燒了袁紹的糧草,終於大敗袁紹。

但即使這樣,鍾信看著地上橫七豎八地躺下的屍體。以及將士手中的如同清水一般的粥湯,心中不由有些焦急。

“朝廷的救兵什麼時候才能到達呢?再晚,三川關就危急了。”鍾信不由在心中暗暗嘀咕。

這樣的情緒,他是不敢直接表現出來的。他表現出來的,一直是堅信朝廷的糧草和救兵,一定會很快火速到達的樣子。因為隻有自己信了,手下的士兵才會信。自己都不信,而且都表現出來了,那就嗬嗬了。

就在鍾信的給大家的許諾的最後一天,糧草和救兵終於來了。如果,這一次,再不來,那鍾信都難保,士兵會不會嘩變,或者開城獻降。

就在五天前,沒飯吃的士兵前來大帥府前鬧事。

就在這時,皇帝的使者突然來了,還帶著皇帝的聖旨。聖旨上,說朝廷的救兵和糧草五日後,就會到達。

鍾信又把皇帝的聖旨,傳給大家看。抱怨的士兵,這才慢慢散去。

其實這是鍾信演得一出戲。使者是假的,聖旨也是假的。使者是鍾信的心腹假扮,而聖旨也是鍾信請人模仿皇帝以往信件上的筆跡偽造而成。

至於大印嘛!說來可笑,當時並無好的玉石,而且雕刻起來,太麻煩。有人提議,用蘿卜,結果發現還挺好用。結果就用蘿卜照著以往聖旨上的印章刻成的一方玉璽。若是兵士們知道,這上麵方方正正的紅色印章,居然是一個蘿卜刻的,不知他們該作何感想?

有人說,不可能,偽造聖旨,這是死罪。鍾信縱有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做出這等事來。也是正因為大家都不相信是假的,所以這件事瞞過了所有人。

但實際上當時皇帝,還沒來的及,給鍾信寫聖旨。是鍾信在偽造聖旨之後,要求皇上火速運兵輸糧,一定要在五天之內完成。而且並上報了他偽造聖旨之事,請皇上裁決。

小皇帝聽說,他偽造聖旨之時,異常吃驚,也十分憤怒。正要發作,但考慮到他也是為了穩定人心。所以赦免了他的罪行,但下不為例。

鍾信一再強調,糧草,救兵一定要在五日之內送到。他為什麼要一再強調這個?因為這個對他而言,真的十分重要。作為一名統帥,絕不能失信於手下的士兵。

就像曾子的妻子,曾許諾要殺豬給孩子吃一樣,曾子一回來,馬上就殺了豬。即使他妻子說,那是哄小孩的謊話罷了。但曾子卻不這麼想,一旦失信於孩子,想要孩子再相信你的話,就難了。

而這士兵就如同孩子一般,你哄騙他容易,但不實現自己的諾言。想讓他再相信你的話,那就難了。士兵,都不相信主帥了。這戰還有打的必要嗎?

看著將士們,捧起白花花的大米,高興的歡呼之際。鍾信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一消息,很快就傳到大秦主帥趙雲啟的耳中。他可半點都高興不起來,就是那三川關的不到五萬的大蜀將士,那都夠他喝一壺的。現在又來了五萬,而且還帶來不少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