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心中憂悶,卻收到大秦皇帝的加急文件。狼戎大舉進軍,連奪數城。直逼都城,請將軍火速回援。
他心中一驚,這回大秦絕大多數兵力,都用做討伐蜀國。隻留下老弱病殘,留守城池。而這時,狼戎卻趁機進攻,這可是如何是好?他不能再待了。再待,大秦就危急了。
於是,他連夜拔營,準備火速回援。
要知大秦皇帝於他,畢竟有大恩,再怎樣他也不能忘恩負義。要是都城都破了,那麼大秦就亡了。
鍾信得知後,也不追趕。因為畢竟敵軍兵力眾多,萬一要是有埋伏,自己恐怕一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了。
不過他正納悶,敵軍為何會一夜之間,會全部拔營逃走?很快,就接到皇上的信件說,再堅持幾天,敵軍很快就會撤退。我大蜀已經與狼戎聯合,一起進攻大秦。倒時大秦都城危急,不怕他們不回援。
果然,大秦一夜之間就全部拔營撤走。趙雲啟一心回援,不曾注意到周圍的動向,很快就到了這臥牛山。
這臥牛山,本是大秦與大蜀之間的一片空地上的一座荒山。中間有一處險惡去處,是兩山之間的一條小路。名叫蜈蚣道。
兩山夾一道,這是天然的埋伏地點。本來一般,在這時候,主帥都會派一隊人馬,探個路,然後再走。
但這回,趙雲啟心急如焚。再者說,這條路,他之前已經走過。來的時候都沒事,回的時侯能有什麼事。
於是,他縱馬疾馳。但誰說過,來的時候沒事,回的時候,就一定沒事嗎?
早在大秦已經退兵的時候,大蜀的百姓就已經樂開了花。這時,有帽子的,紛紛把帽子扔到空中,以示慶賀。
其他沒帶帽子的,一看不行。自己國家打了勝仗,怎麼再也要歡呼慶賀一下?不扔個帽子,怎麼行?
還好,這時這天氣轉涼。街邊又不少賣帽子的小商販。
於是乎,這些賣帽子的小商販。一下發了家。帽子一瞬間被一搶而空。轉而全被扔到天上。當然,都是付過錢的。
也許是自那以後,扔帽子就成了歡呼慶賀的最時髦方式。並且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以至於今天,畢業的大學生,不扔個學士帽,好像都不算畢業。高考完,學生要是不撕書,好像沒高考一般。
那麼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他們要用這近乎瘋狂的舉動,來歡呼慶賀呢?實際上這是有原因的,有研究表明,人在麵對極大壓力時,精神上突然極大的放鬆了,自然行動也要有極大的放鬆。
那這樣說來,在大蜀長期麵對大秦巨大兵勢壓力的狀況下,在勝利之際,精神上放鬆了,自然行動上也該放鬆放鬆。而扔帽子,顯然比摔砸東西物件要經濟實惠的多,自然就成了上上之選。當然,以上隻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隻係我本人的推理和猜測罷了。
自君玉聽說大秦重兵壓境,父親再次戎裝上陣之際,他就一直惴惴不安。連讀書,都老是走神。
好在他母親一在安慰他,說打仗之時,不用君玉操心。自有他父親馳騁沙場,為國盡忠。君玉操心,也是瞎操心,壓根幫不上什麼忙。除了擾亂自己心神外,讓自己不能安穩的讀書外,一點好處都沒有。
君玉這才稍稍穩定下心神,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但這次聽到大秦已經退兵,大蜀已經勝利。終於喜不自勝,再也無心讀書。與家人歡呼慶賀之後,更想與子蘭一同享受這光輝時刻的喜悅。
於是,君玉,王賁,王祥一行三人身影,就出現在暗香閣的門前。
待子蘭唱完小曲,君玉又一次將子蘭邀了出去。
街上到處一片欣喜熱鬧之象,大紅大紫的錦緞在街邊高高掛起。大街上悅耳的鞭炮時,霹靂啪啦地鬧個不停。穿紅戴綠的人們吹吹打打,又唱又跳。
“子蘭,聽說了嗎?”
“什麼,你大聲點?我聽不清!”
君玉又一次加大了聲音,“子蘭,你聽到了嗎?”
子蘭連連搖手,示意這裏太吵,根本不行。
於是乎,君玉拉著子蘭,穿過熱鬧而擁擠的人群。終於,來到一處相對寧靜的地方。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近乎到處都很熱鬧。所以,找這一處,也隻是相對寧靜而已。
“子蘭,你知道了嗎?今天,秦國退兵了!大蜀勝利了。”
“這個,我當然知道!自大秦退兵之後,很快街頭巷尾的都傳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