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F6F-3地獄貓戰鬥機正式進入批量投產階段。飛機製造廠造飛機,汽車製造廠也能製造飛機。女性的工人製造出飛機,女性的輔助人員又駕駛著飛機轉交給一線部隊。除了製造能力的差距以外,美國的工業組織能力也遠非日本可比。1943年1月,格魯曼公司共生產出12架F6F戰鬥機。到4月份,產量就已經突破了100。8月份,又有超過200架F6F-3戰鬥機離開了生產線。
1943年秋季,為了實戰檢驗新型艦隊航母和新型艦載戰鬥機的使用方法,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和第5艦隊司令雷蒙德·斯普魯恩斯中將定下了利用新型航母的高速性能,以打了就跑的方式有選擇的攻擊一些日占島嶼,實現測試裝備和訓練部隊的目的。成為美國航母特混艦隊第一個目標的是距離日本本土1800公裏的小笠原群島中的馬庫斯島(日本國內稱之為南鳥島)。
9月1日,是F6F戰鬥機首次開葷的日子。這一天,由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約克城號和輕型航空母艦獨立號加上一艘戰列艦與多艘巡洋艦、驅逐艦所組成的第15特混艦隊攻擊了馬庫斯島上的日軍目標。島上的6架1式陸攻和機場設施全部被摧毀。在交戰中,也有兩架F6F-3被日軍的防空炮火擊落,飛行員跳傘逃生後被俘。通過對美軍飛行員的審訊,日軍大體上勾勒出F6F的基本姿態:最大速度300節以上、擁有2000馬力發動機和6挺點50口徑機槍的新型戰鬥機。被俘的美軍飛行員還供認出這一次美軍投入的兵力是新型航空母艦3艘,載機約210架。很奇怪的是,這份如此重要的情報並沒有引起日本海軍當局的重視。在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除了簡單地向前線部隊發出一個通報之外,日軍這個全新的對手仍然是懵懵懂懂兩眼一抹黑。
美軍航母特遣艦隊的出現意味著美軍有發起新一輪攻勢的可能。為了查明美軍的意圖和規模,聯合艦隊加強了在吉爾伯特群島海域的巡邏。令日軍納悶的是,9月2日、4日和5日,連續有3架在這一海區巡邏的2式大型水上飛機一去不返,而且都沒有發出過任何電信。
一直到戰爭結束以後,美軍公布了相關資料,日本人才知道這3架來自802空的2式大艇全部成為F6F戰鬥機最早的獵物。聯合艦隊的判斷很準確,美國海軍的確正在打著吉爾伯特群島上塔拉瓦、馬金等島嶼的主意。為了掩護美軍在這一海區的軍事部署,太平洋艦隊派出了以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和貝勞·伍德號為核心的第11特混艦隊。
經過近兩年的戰爭考驗,美國海軍已經熟練的掌握了以雷達引導戰鬥機截擊敵機的方法。在艦上雷達的引導下,美軍的巡邏戰鬥機輕而易舉的便在日機的上方觀察死角占據了有利位置,然後就是6挺勃朗寧機槍的密集齊射。這3架2式大艇都是在完全沒有察覺的到美機已經逼近的情況下,成為F6F戰鬥機練習射擊的活靶子,在一瞬間就被擊落墜海。這些大型水上巡邏機也有幸成為F6F戰鬥機5100多個擊落記錄中最早的3個。
早期的這幾次小交火無非就是給新艦新機一個練練手的機會。到1943年10月,美國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的鐵拳終於砸下來了。1943年10月,美國海軍第5艦隊以大型航空母艦3艘、輕型航空母艦3艘為核心的堂堂之師向日軍殺去,目標是吉爾伯特群島和威克島。
與此相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也製定了代號為Z作戰(真俗氣的名字)的應對計劃,準備在美軍特混艦隊攻擊馬庫斯島、吉爾伯特群島或者威克島時,便集中基地航空兵、機動艦隊和潛艇部隊與美軍交戰,達到挫敗美軍攻勢的目的。
當時日軍能夠應用於塔拉瓦方麵作戰的陸基航空兵主要是部署於塔拉瓦、誇賈林、馬洛埃拉普、米利、賈魯伊特等環礁基地的第22航空戰隊。在1943年11月,22航空戰隊編成內共有各種飛機108架。其中陸攻40架、零戰30架。這支零戰部隊就是我們已經幾次提到過的第252海軍航空隊。
從10月起,美軍就加強了對吉爾伯特群島和威克島的軍事壓力。10月6日,48架F6F首度空襲了威克島上的日軍機場。
接到警報後,252空起飛23架零戰升空迎戰。這是F6F戰鬥機與零戰的第一次實際交戰。最早投入戰鬥的是來自航母約克城號的第5戰鬥機中隊的飛行員羅伯特·鄧肯少尉。轉眼之間,他便將兩架零戰斬落馬下。這也是F6F戰鬥機對日軍戰鬥機最早的記錄記錄。
252空保留的老飛行員比較多,又是最早接受過編隊空戰訓練的部隊,整體戰鬥力比較強。麵對數量上質量上都占有明顯優勢的美軍,252空打得相當凶悍頑強。盡管如此,美軍還是贏得了威克島空戰的完全勝利。24架零戰被擊落15架,另有6架油彈耗盡試圖在機場上降落時被美軍掃射擊毀。17架陸攻的情況更糟,沒有一架得以升空便被F6F全部擊毀於地麵上。隻經過一天的戰鬥,威克島上的日軍航空兵部隊便接近於全滅。島上的基地設施也被美機摧毀殆盡。